战略级思维工具
问:你说“拿来就用、用了就行”,那有没有最高效的“马上用、马上行”的方法论或者工具?
答:这个问题很明显很急迫,甚至有些急功近利,要是以前,我会觉得太浮躁,哪里会有这种好事?现在我有些理解问题背后的焦虑和无助,时不我待,总得高效才行。
好吧,如果非要说有一个战略级的思维工具,那就是:找节点。
在这个世上,人的价值等同于信誉,而信誉是品性和战绩综合累积出来的。
每个人的时间精力都很宝贵,判断标准就是这么简单,进入某一个领域要找该领域有信誉的人请教或者合作,这是需要恪守的底线原则。
找不到,不贸然行动;一旦找到,要进行饱和式的资源投入。
说起来谁都知道,可现实中呢,绝大多数人的选择是这样:一、熟人,比如某个机会或者投资决定,口头禅就是我妈说不稳定,我朋友说不靠谱,听的是上个时代的思维建议,还有因为同层次人的建议二拒绝可能产生巨大改变的机会;二、便宜,这个容易理解,人大多都是选择价钱多过品质;三、利用小道消息靠自己,觉得自己的消息特别一线内部,却不知连你都知道,那说明就是需要接盘了。
每个节点走到有信誉累积的一定高度,那绝对是经年累月的投入、付出,踩过无数坑,遇过无数挫折,所以他们意味着:一、不容易接触到,二、不便宜。
只需要仔细想想就会知道,我们遭遇的失败本质就是超过我们的能力覆盖范围,一是认知层面,比如我们因为不懂走过的弯路和踩过的坑;二是技能层面,这个就是需要长时间的不断磨炼,想清楚这些,就知道花钱找牛人的意义所在,不管是合作还是当学徒,都是为了尽可能的少走弯路、提升进化效率。
反过来,自己的作品或者成绩才是和这世界对话的唯一方式,那么我们的战略资源时间和精力就要尽可能的投放到可以出成绩的地方。
其他社会资源比如人脉、宣传、包装之类都是杠杠,成绩才是支点,在某个领域用成绩持续累积成翘楚,才会吸引来更多的资源杠杆,才有可能迈入快车道,虹吸效应趋于明显。
我们跟人打交道或者产生合作凭的就是信誉,看的也是别人的信誉,看好还没有成绩做支撑的年轻人本质叫投资,看好他的某种品质将来会长出信誉。
做事是这样,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自身进化也是这样,不同领域的人提供不同的视角,避免认知盲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