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W0447】破窗谬论(1)
无论你是否从事与经济相关的事情,都应该学习一些经济学的知识,在所有学科中经济学是被谬论困扰最多的行业。
生物学、数学、医学等这些行业,大部分非专业人士不感兴趣,其次进入门槛也比较高,你想随便聊聊可能连专业名词都叫不上来。但经济学不一样,每个人感觉自己都能聊两句。
为什么经济学容易产生谬论呢?因为它和金钱相关,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利益,一个群体的受益往往是以牺牲另外一个群体的利益为代价。
获益的人会不遗余力的自圆其说,试图把自己的主张描述的合情合理,要么就干脆把水搅浑,让人们无法理清思路。
除此之外还有另外一个原因,大多数人都是短视的,他们只能想到政策即时的影响,亦或着对某个群体的影响,而不去考虑长远的问题,这就会忽视政策的连锁反应和间接后果。
经济是一个和我们每个人都息息相关的行业,就算你不以此为职业,也应该做一些了解,随着你的知识积累,你会看见一个不一样的世界。看到这有的朋友可能会想,不至于吧,没吃过猪肉还能没见过猪跑吗?我天天听新闻,多少也懂一些,那么我们看看下面的这些观点:
新的机器会抢走就业;抬高关税能保护本国的民族产业;鼓励出口抑制进口,国家会变得更加富裕;爱国就应该抵制某某国的产品;我们应该给很高的最低工资标准。
以上观点你都认可吗?你觉得有几个是正确的呢?
破窗谬论是我们应该了解的第一个经济学谬论。
我们从一面被砸破的橱窗说起。话说有一个顽童抢起砖头,砸碎了面包店的橱窗,当店主怒气冲冲的追出来时,顽童早已逃之夭夭。这时一群路人围了上来,有人指责小孩不懂事,有人幸灾乐祸的看热闹,当然也有人在理性思考。
这时有一位老者说话了:“这也不全算坏事,这不小镇东头的玻璃店要有生意了。”
看到大家把目光转向他,老头更得意了,接着说到:“这么一大块玻璃要多少钱?最少得250美元!要是玻璃永远都不碎,那玻璃店不是要倒闭了?做玻璃的老板靠什么生活?”
老者顿了顿接着说:玻璃店老板拿了这250美元,就会去别的商家消费,这些商家就会因此多收入250美元,又会向更多的商家买东西,如此一直循环下去,我的乖乖,一面破碎的橱窗能够不断扩大范围,提供很多的收入和就业机会。
围观的群众听到这也频频点头,纷纷表示,你大爷就是你大爷,真是有学问,说起话来那可是斑马的脑袋,头头是道,扔砖头的顽童,那不是坏蛋,简直是造福一方的大善人。
这么一听是不是很有道理,确实啊,这个小小的破坏行为,会给玻璃店带来生意,玻璃店老板也会把赚到的钱花出去,依次循环能带动很多店铺的生读到这里我建议大家思考几秒钟,从内心问问自己,以现在的认知判断,觉得上面这部分逻辑有没有问题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