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课51

2017-05-26  本文已影响0人  胡泉_hq

日课51:在你从小到大的学习中,你自认为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是你所擅长的?你自定义是文科生还是理科生,如今的你有什么变化?

从小就听周围的大人们说,女孩子到了高中就没有“冲劲”了,因为数理化的难度上来了,而男孩子正好相反,高中阶段正是他们开始发力的阶段,因为男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女孩强。在看奥克利的这本《学习之道》之前,我也一直都是这么认为的。书里说,这叫“思维的定式效应”。

我从小到大的成长过程完全印证了长辈们的说法,从小一直是班级前几名的我,到了高中成绩急转直下,特别是数学成绩忽上忽下跟过山车似的,我爸后来告诉我,我的班主任曾经悄悄跟他说,我这成绩估计也就能上个大专。

我的大学本科专业是机械制造及设计,学过的都知道全是数理化---我唯一最擅长的是机械制图,画的图那叫一个漂亮。高数,理论物理,工程力学,概率,材料力学…差点没把我学得背过气去,大学四年的学习对我就像地狱一样,一点儿都不夸张,我至今想起来不寒而栗。

所以我是毫不犹豫把自己归入文科生行列的。相对理科我更喜欢文艺,我在校图书馆借阅的大量的书都是小说诗歌等各种文艺作品,这是我上大学唯一的乐趣。毕业后工作的头五年里买的大量的书籍也全部是小说一类。我骨子里就认为自己不擅长逻辑思维,跟逻辑有关的智力题和数独一类的游戏,于别人是熊掌,于我是砒霜。

但是有两个非常大的例外。

我们高考那一年的数学卷特别难,我走出考场的时候听到周围很多同学在抱怨说最后一题压轴题没做,做不出来。我是很轻松就做出来那道题的。结果那一年的高考数学卷满分120分我拿到112分,周围好多平时成绩比我好很多的同学只有拿到90多分。我大概因为这个才考上了本科院校。我一直将此归功于我的好运气。

大学的高等数学是学两年,对我的同学们来说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功课,对我就更加是,勉强能把作业交齐已经是我的极限。这门课的结业考前一个月的样子,我在教室门口遇到了高数老师,那是一个瘦瘦高高带着眼镜的男老师,他抬头看见我立刻说,胡泉你复习的怎么样了?我等着你来拿奖学金哈!我一激动差点没站稳:老师竟然叫得出我的名字!老师竟然认为我能拿奖学金?!其实在此之前我一直都在严重焦虑状态:内容多而且根本复习不下去。老师的话于当时的我是极大的鼓励,我认真地复习了一个月,结业考真的很难,我们全班30人大约有20多个人都挂科补考,而我考了86分,拿到了大学四年唯一的一次奖学金。我一直将此归功于老师对我的鼓励。

在我读奥克利的这本《学习之道》之前,我从来没有仔细想过为啥会有这么大两个例外,为什么我的榆木脑袋会突然之间开了窍?现在我明白,我在不经意间正确使用了专注模式和发散模式的来回转换,帮助我迅速理解了数学符号后面的抽象含义。

我还想到,我的解析几何一直学得不错,高考那道压轴题也是几何题。这说明即使是我这样的榆木脑袋,一旦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也可以攻克数理化这座高峰。书后附有一道挪硬币的智力题,换成平时我想都不愿意去想这种题目,看书时按照新的学习方法去思考这道题时竟然也找到了答案。看到书中两个从文科生转变为理科高手的实例,我更相信是我的思维定式将之前的我定为在文科生上,这个世界没有文理生之分,有的只是我们自划的牢房。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