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日思虑: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走向远方
在每一次坐车回故乡的路途中,我的心都会很沉重,会莫名的沉默,也会静静的思虑,眼前一座又连一座的黄土高山,此起彼伏。想想黄土缝隙中面向黄土背朝天的农民和所谓大山之间的城市人,一切都在这重山包围之中。大多数人被这貌似不可逾越的大山吓住了,逐渐接受并安于大山,他们被永远隔绝于大山之外的精彩,他们的生活范围很小,因此他们的心也很小,只求吃饱、穿暖,平平安安度过此生,他们对社会似乎没有多大的贡献,亦好像没有带来危害,他们只是芸芸众生中的一份子,呼吸着自然界的空气,享受着明媚的阳光,他们似乎没有别的奢求,亦没有向往,但是你却不能说他们生活的不幸福亦或是很无趣,他们的世界真得很小、很单纯,不时地说上一句“知足者常乐”,然后自顾自个儿的哈哈大笑,丝毫觉察不出一辈子守着大山,在黄土地里劳作的不愉悦。
然而,在这平凡的土地里,不完全是安于现状、甘愿一辈子与土地作伴的人们,在这平凡的土地里同样也造就了一些不甘于平凡的人,不禁思虑:同样是喝着黄河水、吃着黄高粱的人们,何以产生如此巨大的差距呢?归根到底,在于思维的不同,想法的差异。有人说:家有黄金百万两,不如送子上学堂。有人说:读书有个啥用?尤其是女孩子,长大后还不是要嫁作他人妇,洗衣做饭照看孩子嘛! 有人说:好男儿志在四方。有人说:养儿防老,孝顺的孩子就应该守在父母身旁。有人说:知识改变命运,知识就是力量。有人说:知识能当饭吃?读出来不分配还不一样白念?
在这样的教导下,幼小的孩子一天天的成长,同时也一天天的沉沦。小小的心灵装着梦想也装着幻想,梦想着有一天搭着列车驶往另一个世界,幻想着在一个不被大山阻隔的世界里生存。与此同时,稚嫩的心灵也被不曾觉察的负面信息所蒙上了一层灰尘。
随着岁月的逝去,我们逐渐的长大,也渐渐地产生了距离,这时候才明白原来儿时的我们神往的那个世界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城市,这里车水马龙,这里高楼大厦,这里喧嚣噪杂。慢慢地,我们渐渐知晓:人世间,不乏平庸之人,亦不缺等贤之辈,拥有什么样的思路,就会有怎样的出路。
对于故乡,由于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不同,所以对故乡的认识自然也就不同,这里虽然交通不便、资源匮乏,人们的思想意识落后,但它毕竟是生我养我的土地,因此不论何时何地,对其依旧有深深的眷恋之情。犹记得儿时的我们总渴求走出大山,一览山那边撩人的风采;而如今的我们走在家乡的小径上,看到前方一览无余的山峦,虽娇小,却依然矫健,虽不高,却仍然伟岸,而山依然是曾经的山,路仍然是曾经的路,变化的是我们观看山的心境,瞭望远方的心情。
在外“漂泊”的我们,平日里似乎还不太明悉我们一天天的努力、奋斗到底意味着什么?但似乎在回家的刹那这一问题的答案显而易见,为了让父母欣慰,为了让家人自豪。
对于满载家庭希望的大学生而言,毕业之后勉强找到一份工作,又面临结婚、买房等种种压力。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农村的大学生,都是以牺牲整个家庭的“幸福”为代价的。绝大部分,毕业后没有希望收回成本,倒是让年迈的父母继续陷入困顿。作为农村大学生,当我们回到家乡的时候,儿时的那些伙伴们都“衣锦还乡”了,而我们连自己的问题都不能解决,我们还能做什么呢?没有人信任我们的知识,回家过年有时候的确也是一件情怯的事。
回家究竟观看什么?其实真的没有刻意去观察,但是很多事情不思自明。比如:看着日渐苍老的父母,某个长辈说没就没了等等,心里就会不由自主的难受。而生于斯长于斯的我们,根本没为家乡做过什么,也无力改变这一现状。
王磊光感觉:作为农村学子,对于自己知识的无力感,对于无力改变家乡面貌的无奈。常培杰《在乡村,知识为何是无力的?》一文中认为:“在乡村,知识人的无力感,很多时候是因为知识是规范的,但是现实却是不规范地按照潜规则运行的。”“乡村有它自己的发展和运行逻辑,有它自己独特的情和理,简单靠外在干预不能解决和改变因袭的习俗和思维方式。”因此,我们在理解农村问题时,不能简单的以知识人的眼光来看问题,必须考虑到农村的历史和现实,农村人的情感逻辑和思维习惯,从内在情感和外在现实两方面的互动关系中,把握问题。
如王磊光所言:每一个参与家乡讨论的人,都是在为中国发出自己的光,都是想用自己一点点光为中国照亮前行的路。希望人们说起自己的家乡是“那里很美”,而不是“那里很穷”。但儿时我们生存的那个自给自足、守望相助的乡村生活已经一去不复返了,现在大多数农民不再种地,而是在城市讨生活,中国部分农村的凋零已是不争的事实。拿什么来拯救你,我的小山村?
鲁迅在《故乡》一文中写道:戴着银项圈活泼可爱的闰土变成了木讷的中年人。但其实闰土的变化是一种生命周期的变化,真正发生变化的是鲁迅,是他出去之后再回到家乡的眼光变了,因此鲁迅出去了,回到家乡之后再也找不到原来的感觉,因为他接受了新的思想、新的观念。当然,随着社会人群的流动和社会转型,大家接受了新的社会交往规则,出现这种冲突也是很正常的。
解剖乡土中国的一个样本,才发现多了物质,少了精神。在我们看来,人之强大在于精神之强,而以物质衡量一切是种悲哀,但在地地道道的农村人看来:盖房子买车娶媳妇,好生活不过如此。但各个层次有各个层次的幸福,他们脸上绽放的光彩你无法理解,你充盈的精神境界亦是山里人无法知晓的愉悦!
正如王磊光所言:“有故乡的人回到故乡,没有故乡的人走向远方。”的确如此,我也很庆幸我有故乡,可以随时回去,尤其可以回家乡过年。因为我的根在那里,我的亲人在那里,我的生活经验和记忆在那里。离开乡村的确可以带来更好的生活,但背井离乡的人对故乡的眷恋也是情真意切的,因为那里有亲人、有回忆,有养育我们的土地。
的确,未来很多人都要在故乡与远方之间穿梭,希望我们都能在远方做着为改变故乡而努力的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9372337/cc3bf6530d6843ec.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