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影视类伯乐收稿专题(非村兼任)星思考读书会伴读营j星星的伯乐推文集

当《挪威的森林》碰上了米兰·昆德拉的阅读方法

2025-07-18  本文已影响0人  j星星

郑重声明:本文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最近,我又在阅读小说《挪威的森林》。

男主渡边爱看书,喜欢阅读。讲他嗜书如命,一点儿也不为过。

他说:“我合上眼睛,把书的香气深深吸入肺腑。我只消嗅一下书香,抚摸一下书页,便油然生出一股幸福之感。”我想,爱书之人,必有同感。

渡边读了很多书,比如《魔山》《八月之光》《在轮下》《资本论》等等。

他最喜欢的是《了不起的盖茨比》。他的朋友永泽说:“若是通读三遍《了不起的盖茨比》的人,倒像是可以成为我的朋友。”因为渡边通读过《了不起的盖茨比》三遍,所以他们成了朋友。

看一本书,特别是小说,到底应该如何阅读?

米兰·昆德拉认为:小说的阅读应当追求深度与复杂性。

他在《小说的艺术》中写道:“小说的精神是复杂性。每部小说都在告诉读者:‘事情要比你想象的复杂。’这是小说永恒的真理。”

换个说法就是:小说不是简单直白的故事,而是充满隐喻、反思和多重意义的迷宫,读者需要投入自己的思考,慢慢读、细细品,耐心捕捉各种细节。

他还强调要:看见小说的美。

所以,阅读的重点不是“读什么”,而是“如何读”。

那就结合《挪威的森林》总结下,米兰·昆德拉建议的,阅读方法就是:慢读、细读、多思考。

1、慢读

慢是指慢节奏。

真正的阅读不应该追求阅读速度(快读),而应该慢下来、细品作品当中的每一处细节,不要被小说文字的表面刺激牵着走,而要保留作品的余味、细细咀嚼。

因为是慢读(如何读),自然而然,阅读的必定是好的小说(读什么)。所以读什么,一点儿都不需要担心,一定只读好小说(非爽文)。好小说必定是非常耐读,而且适合多通读几遍的。

说实话,读书之人,难免有时会浮躁,这个浮躁通常都会体现在追求阅读书籍的数量上面。因为要求数量,比如一年要读完52本书之类的承诺,就很容易会加快阅读的速度,以为阅读得越多,吸收得就会越多。

十几年之前,我就读过《挪威的森林》,那个时候还年轻,一头劲儿,很快就读完了,没有什么感觉,唯一的感觉就是渡边的孤独,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也孤独着。

这次重读《挪威的森林》,慢了很多,一天读两章。读着读着,被里面好像救赎似的爱情所打动着,还夹杂着自己过去的点滴记忆。读到一些经典的句子,比如“死并非生的对立面,而作为生的一部分永存。”还会沉默感受好久,然后一直盯着这些文字,久久不愿意翻页。

2、细读

细是指细致。

细读是对待文字的一种态度,耐心捕捉细节,保有开放心态。

其实,慢读和细读会有相似的地方,细读更加强调的是读者的心态,这里特指:耐心和开放的心态。

1)耐心的心态,很好理解。

沉下心坐着,能够几十分钟一动不动地阅读一本书,本身的要求就已经挺高,是需要人有耐心的。
常言说,要耐得住寂寞。

耐心地读书,读着读着,时间久了,一定会被书里面的各种“东西”所吸引的,然后就可能会出现:连接、感想、体会、收获。

连接是将书中接触到的情节、知识或者观点,与自己过往经历、已有知识或者当前的现实问题联系起来。感想是内心自然而然涌现出来的感受和想法。体会其实是比感想更深一层次的领悟或者理解。收获是最终能够被沉淀下来的学习所得。

我想,《挪威的森林》之所以能够吸引我耐心地读下去。

一为连接,在小说情节里面可以看到自己过往的爱情经历;二为感想,好似又感受了一次自己青春的朦胧和对那些过往的怀念,只存美好;三为体会,特别理解了自己当年的那颗孤独灵魂、一度的放纵和胆大的无惧。四为收获,学到的东西太多了,有关爱情、死亡、记忆、成长、救赎,都是血肉和灵魂。

2)开放的心态,不太好理解。

比如有些人读一本书很累,因为读不懂,就会放弃,还会讲作者甚至出版社的不好。还有些人会带着偏见,比如完全否定日本人写的小说,或者完全不阅读某一种类型的书籍。

米兰·昆德拉所设想的“理想读者”应该是主动且开放的,在读到各种可能性之前,读者都应该保持谦逊和好奇。

细致地阅读,你就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难懂。

说实话,在以前,《挪威的森林》我真的不敢推荐给某些人阅读,我想现在应该可以推荐了,推荐书籍的人首先也得有开放的心态。

3、多思考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阅读的世界里面,是不断地在自身的经验和书籍的文字之间寻找或者提炼那些:只属于自己的东西。

在米兰·昆德拉的阅读世界里面,他建议:一本好书,特别是好小说,需要多次重读,反复思考。要能看出小说当中的幽默、讽喻、美好,甚至道德、人性。要能设身处地地幻想、联想和体会,可以先理解,然后达共鸣。

所以他主张:阅读要有思考,反复思考。

关于多思考,他有一次提出:可以借助于历史和音乐的脉络来阅读小说。

历史由于线性性,还好理解。但是音乐,就不太能理解了。

但是读到《挪威的森林》时,我就深有体会。原来,真的可以从音乐的角度去思考这本小说。

村上春树本人就是一名狂热的音乐爱好者,特别是喜爱爵士乐和古典乐,他一定是深谙音乐的力量,所以他才能够将自己喜爱的音乐巧妙地融入进了这本小说之中。

真的,细细感受,音乐已经赋予了这本书独特的氛围和情感深度。

再多思考一下,村上春树本人同样也把自己爱读的书籍融入进了这本《挪威的森林》之中。

非常厉害。

我不禁发问自己:“你也看了那么多的书,听了那么多的歌,是不是也有在自己写的小说当中呈现的可能性?”

当然,还有很多很多其它可以融入的东西。

《挪威的森林》也快读完了。我想,最应该思考的一点其实是这本小说“叙事”的魅力。这个叙事不是指花哨的情节、技巧,而是简单和朴素,是那种能体现思想,直击人心的那种。

最后,分享一段叙事的原文,触发一下大家,一起多思考。

“她伸手去拿桌上的酒杯,但没拿稳,酒杯落到地上,打了几个滚,葡萄酒洒在地毯上。我弯腰拾起酒杯,放回桌子。我问直子是不是想再喝一点,她沉默了半天,突然身体颤抖起来,开始啜泣。直子把身体弓成一团,双手捂脸,仍像上次那样上气不接下气地急剧抽泣。”——摘自《挪威的森林》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