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跑步团

心存敬畏,科学跑马

2019-10-21  本文已影响0人  运动绅士

        上周五,我刚在此公众号发表了一篇《半马也是马》,结果上周末,在全国如火如荼地举办马拉松赛事期间,就出现了两件令人惋惜、伤心的事件。

        在荆州马拉松的比赛中,一位50岁的跑者在距离半马终点前100米处倒地,最后在送往医院的途中逝世;在龙口马拉松的比赛中,一名跑者在20.5公里处倒下,经抢救无效死亡。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在比赛中倒地被进行心肺复苏的跑者出现。看了这么多消息,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几乎都是发生在半程马拉松之中,这是为什么呢?在我看来,归根到底的原因的对于半马缺乏敬畏之心。

 在我平时跑步的过程中,经常听到有些人说:“要跑马拉松就跑全马,跑半马多没意思,要是跑半马根本就不用训练,直接去跑就完了。”相信类似的话语大家也都听说过,于是跑圈里就慢慢地出现了一种不好的风气,一部分人被这种观点所误导,平时也不注意日常的训练,一有比赛就直接报个半马参加了,再加上现场人一多又容易兴奋,这样必然会增加出事的概率。

马拉松说到底还是一项极限运动,它和我们日常的3公里、5公里是截然不同的,即使是半马,也绝对不仅仅是4个5公里多一点那么简单,因为在跑步的过程中,身体的疲劳积累程度不是线性增加的,你跑10公里的疲劳程度绝对不是5公里的疲劳程度X2,所以,可想而知跑一场半马并不是像有些人想的那样简单。

        近年来,随着马拉松运动的逐渐流行,似乎大家都跃跃欲试的想去参加一下,享受一下完赛后戴着奖牌发朋友圈的那种自豪感。但是很多人只注意到了完赛之后的风光,却忽略了马拉松运动的日常积累。一个人从养成跑步习惯开始,从3公里到5公里、10公里、半马、全马,这是一个漫长的积累过程,除非你天赋异禀,否则绝对不是一蹴而就的事。然而就有一部分人似乎总觉得自己就是那个天赋异禀的人,平时也不训练,一有比赛就激动地参加了,最后轻者跑完十天半个月走路半身不遂,重者可能就会倒在赛场上了。

就拿我去年第一次参加半程马拉松的经历来说吧,当时自己日常也就是跑跑5公里,跑10公里的次数都屈指可数,但当时我们本地刚好举办了一个马拉松赛事,刚好又有外地来的朋友来参加,在它的鼓动下,我就报了个半程马拉松。赛前我也是觉得,无非就是21公里嘛,肯定没问题。最后到了比赛那天,跑到不到10公里我就崩了,后面就是走一会,跑一会,最后还磨出几个血泡,腿疼了一周才好。现在回想起来,说我当时是跑完半程马拉松,不如说是忍受完更确切,更不要说有什么美好的比赛回忆了,几乎都是痛苦。

        从那次之后,我才认识到对于半马一定要有敬畏之心,要注重平时的日常积累,有些事乍一看很简单,但那是因为我们自己的无知,没有经历过的事就容易异想天开。

        此外,我还想谈一谈“坚持”这件事。大家都知道,马拉松宣扬的就是一种坚持不懈,挑战自我的精神,但我们实事求是的讲,只有“坚持”的精神并不是万能的,否则任何事情我们都不需要刻意练习了,只要有足够的意志力就能做好了。

        比如说你平时每天跑10公里配速就只能跑到5分30,但是一到比赛你就过于兴奋,起步就按照4分30的配速跑,在你感到痛苦的时候,心里还一直告诉自己,   “我要坚持,我一定可以”,这种远远超出自己现有能力的盲目坚持是很危险的,极易造成跑者的伤病甚至猝死。

        我们主张的是建立在认清自己现有实力基础上的“坚持”,比如比平时10公里配速能跑到4分30,比赛中可以按照4分25左右的配速跑,即使稍微有些累,也可以在安全前提下坚持下来,最后实现超越自己的目标。

        说到底, 马拉松并不是一项“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的运动,用“一分耕耘,一份收获”形容它更贴切 。它宣扬的是坚持不懈的精神,但是我们更需要尊重科学,心存敬畏之心。

        毕竟,我们跑马拉松是为了健康,而不是为了悲伤。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