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想法

隐私透明、舆论杀人、猥亵女童……被岛田庄司、王家卫盛赞的《网内人

2020-04-09  本文已影响0人  乱码xc

「岛田庄司推理小说奖」、「书展大奖」、「诚品书店阅读职人大赏」三大奖得主——陈浩基耗费两年心血的《网内人》,被岛田庄司、王家卫等20多位各界名家毫无保留推荐,它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14岁的女中学生曲雅雯死了,她从二十二楼坠下,警察说是自杀,但她的姐姐阿怡知道,小雯是被“杀死”的。毕竟在她去世前,她刚因为一起性骚扰案遭到网络霸凌,姓名、学校都被公开,每天被无数的网友辱骂、被陌生人投以厌恶的目光……

故事的开头让人感到很熟悉,在这个互联网时代,人们一边喊着“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一边争当着“雪崩时的雪花,勇闯天涯”。

然而,你以为它只是在讲一个“被舆论迫害的少女”的故事吗?

远不止于此。

《网内人》谈了“舆论杀人”。

值得注意的是,作者不止站在受害者的一方去剖析“被网暴”的过程,更是主动以施害者的身份去布局,还原网暴的每一个操控节点。无论是站在受害者还是施害者的一方,作者的叙述都是细致入微的,这种细致不是指人物神态、心理动向的微观细致,而是网络大环境下每一个施加暴力的角色都被纳入其中,无孔不入的暴力因素让每一个读者都感到背脊发凉。

作者对于“舆论杀人”的思考也不止于“杀人”,更泛指到了广告营销、商业心理战的范畴,

“操纵一个人的情绪却是小菜一碟,当你能控制一个人接收哪些资讯,便能控制他的情绪。

仅这一句话,便让人细思极恐。享受着算法红利的我们,乐得其所的阅读着app推荐给我们的信息,重复的信息推送让我们以为自己接触到的便是主流的、正确的观点,从而为其所控制,但我们却并不自知。

《网内人》谈了“隐私透明”。

在探寻妹妹自杀缘由的过程中,阿怡向一名神秘的黑客寻求帮助,他说:

“但现实就是愈方便的东西愈容易被钻漏洞,当所有事情彼此相连,你只要找出最弱的一环,便能轻易击碎整条锁链。”

他说:

“现代人为了几个‘赞’也不要隐私……我连黑进系统的工夫也省下,便能掌握他们每人的个性、朋友……”。

陈浩基不愧是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对于wifi运作机制的讲解易于理解。但听上去越是简单,越是让人感到害怕,究竟我们的隐私暴露在怎样一个守卫松懈的环境之中?各个软件打着“随时随地分享新鲜事”、“记录美好生活”的旗号,鼓励着你在社交媒体上赤身裸体。

《网内人》谈到了“猥亵女童”。

关于猥亵女童这个话题,有很多值得思考、讨论的角度,《网内人》选择了不那么讨巧的一个个。男主角在最后提到了被猥亵的女童身上出现“斯德哥尔摩效应”,即猥亵者懂得使用‘鞭子与糖果’,会买些便宜的礼物送给受害者,跟对方约会逛街之类,令对方产生错觉,以为是在被关心着。

之所以说这个角度不讨巧,是因为很容易让人误解在责备受害者,陷入“受害者有罪论”,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斯德哥尔摩效应”解释了很多受害者不反抗、不检举的重要心理因素,是应该被理解、被关注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为那些被指责“不敢站出来”的受害者辩白。

此外,《网内人》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有趣点:双线并行的叙述手法并不鲜见,但作者在叙述中偷偷用了一些叙述诡计,让自以为聪明的读者在最后摸不着头脑;经典的社会派推理手法,关于“从哪个角度回答这个问题”而进行有罪推论的思路令人称赞……

《网内人》不止于侦探推理小说,背景立于作者生活的香港,字里行间夹杂了很多作者的“私货”,值得一读,值得深思。

值得讨论、思考的点还有很多很多,评论区聊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