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刻尔克:害怕死亡是人性最真实的一面
2017年7月13日,英国首映。
7月21日,美国首映。
9月1号,苦等50天,内地千呼万唤终于公映。
你好,敦刻尔克。
一部战争片,活生生的被演成惊悚片。
全程你都会感受到两个:真实
前所未有的身临其境,从开始心脏悬在空中直到结束。
没有一刻能让你放松。
敦刻尔克,让平凡,变得不可思议。
敦刻尔克是法国东北部的一个港口城市。
1940年5月,德国纳粹的铁蹄基本是踏平了整个欧洲。
超过30万的英法联军部队,被逼到了敦刻尔克港口。
等待他们的就是步步逼近的纳粹陆军,还有头顶不断的投弹轰炸。
面朝敌人,背朝大海,腹背受敌。
这段传奇的历史,导演诺兰盯上他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
当采访到他本人的时候,他说
当年我和妻子坐船横跨海洋来到了敦刻尔克港口,花了19个小时。
我深深的感受到,头上没有炮弹,如此便利的交通都旅途艰辛。
设想战争年代的情景,只能用奇迹来形容。
吸引我的就是这个主题,“传奇”
也是我决定这个题材的重要原因之一。
导演:克里斯托弗·诺兰 Christopher Nolan
你也许不熟悉他,但有两点,你知道后,就知道这是一个多么炫酷的家伙。
1.克里斯托弗·诺兰 被称为一生都没有拍过烂片的导演。
2.《蝙蝠侠:黑暗骑士》《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盗梦空间》
以上作品,全是出自这位老铁之手。
翻开他的履历,你会惊人的发现,只要是他的作品。
如果满分10分,几乎都在8.5-9.5之间。
取平均值,几乎所有片子都在9分+
这就是大神诺兰。
战争的意义是什么?
胜利,爱国,还是不怕牺牲?
都不是,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总是喜欢轻描淡写。
好像谁的家伙硬,谁更强,谁就能占到便宜。
影片恰恰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
求生是人的本能,当英法军队被围剿到了海边时,他们只想回家。
只想活下去。
这里强调的不是战争,而是“活着”
没有伟大的情节,只有真实的内心想法。
还有炮火中求生存的画面。
码头上等死,救生艇上等死,海滩上等死。
在逃生的路上,谁不会被空袭炸死?
还真要看运气。
在港口等待救援舰接他们回家的士兵。
让我想到了一句话:瓮中捉鳖。
海滩上,码头上,海面上,到处都是想渡海回国的士兵。
事与愿违,前一秒还在期盼,后一秒就可能被空袭炸的粉身碎骨。
影片是海陆空齐头并进,陆地一周,大海一天,天空一小时。
陆地上的士兵,海上的救生艇,天上的战斗机。
心存希望却又随时要面对绝望。
能让观众全程产生这种感受,敦刻尔克做到了。
现在还有这么拍电影的?
导演,摄影师,演员,共同在水中漂浮。
扛着几十斤的摄像机在水中漂浮拍摄。
拒绝合成,拒绝特效。
1500人,一声令下瞬间“扑街”,拒绝复制,粘贴。
为了呈现超高水准的画面。
超过7成的部分都采用了65毫米的IMAX胶片摄影机摄制。
最终会在全球125家电影院放映70mm的版本
忧伤的是,国内没有这么高端的商业影院,呵呵呵
拍摄,用最好的2D摄影机,放映,用最佳的胶片格式。
超过50艘船只或租或买。
为了拍摄飞机迫降入水画面制作真实飞机模型。
实际拍摄后,模型比想象中下沉速度快。
IMAX摄像机不得不泡水作业,力求达到完美。
继续保持全程湿的状态,拍摄完成后火速从片场运回洛杉矶。
工作人员在胶片变干前用土办法强行处理,才得以保留这些珍贵镜头。
经过了如此多的努力,只想表现“真实”而不是欺骗观众的眼睛。
拒绝用技术合成和观众们玩“大家来找茬”
另一面,影片明显在片长时间线上有很大的缩短。
剧本只有76页。
对于这些,诺兰说。
“我只想观众观影感尽可能的强烈,所以我要精简,我要缩短他们的体验”
“其次,我并不想观众们关心影片里的那些人,而是通过他们眼睛看到的一切,身临其境的去感受,了解这些人所承受的战争压力和痛苦,出于本能的去关心他们和这段历史”
甚至设身处地的挖掘真实的拍摄灵感。
诺兰坐上了喷火飞行器。
他坦言,自己创作之前很多灵感是借鉴于多部经典的影片。
《恐惧的代价》《异形》《生死时速》《危情时速》《海外特派员》《贪婪》《日出》
《雷恩的女儿》《烈火战车》
包含了各种类型电影,商业,情感,悬念,静默,摄影。
准备工作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敦刻尔克的成功。
没有血腥画面,却表现出了更“扎心”的感觉。
在英国本土的号召下,无数条私家船只横渡海峡。
当士兵们看到祖国的民众,不顾生死只为接他们回家的时候。
即便你是个大男人,也会被感动到“痛哭流涕”。
战争永远没有胜利的一方。
结果永远是,敌伤一千,自损八百。
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人们,永远不会体会到战争的残酷。
最终历经8天,原本计划营救3万人,最终33万人成功的“回家”。
二战的传奇大逃亡,敦刻尔克。
国外知名网站IMDB开局评分就9.9
绝对给了你9月必须走进影院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