佳颖专栏:佳期年华芳草颖
2017-10-18 本文已影响0人
司艳平
佳颖专栏:佳期年华芳草颖

文/司艳平
佳颖者,吴佳颖是也,我们九(3)班的女生学霸。因为个子高挑的原因,她永远坐在了距离讲台最远的地方,但课堂上,你总能捕捉到她的目光,有时与你交融,有时与你质疑,有时眼神发亮,有时眉头微蹙,一举一动,一投一足,完全与课堂合二为一,物我两忘。
或许正是这种全情投入、倾心专注的良好状态让佳颖的学习态势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仿佛就是不知不觉间,她的文字里有了些许灵气;仿佛就是潜滋暗长里,她对文字的掌控有了自己的心得;仿佛就是一日复一日的庸常里,她慢慢读出了庸常背后的价值与意义。一个孩子最好的启蒙是心灵启蒙,最好的觉醒是自我觉醒。向内而求的自律,向内而求的成长,便是最最成熟的心灵回馈。
古人讲治学三境界,第一层是“独上高楼凋碧树”,对于一个孩子的学习来讲,亦是如此,动的时候如脱兔,静的时候如处子,在动中展现自己的青春风采,在静里展现自己的风华气度。若能二者兼顾,是为成长的最佳坐标。佳颖是短跑健将,着实是脱兔一只啊,运动会中为班级增光添彩,学习的时候屏气凝神,静若桂花摇落,这次月考年级前十名,她是“硕果仅存”的唯一女生。
佳颖的文字从前期的普通寻常,慢慢地向文字的高境攀登。本期专栏共推出她的三篇文章《在乎》《“笑里藏刀”》《柳氏孤独》,从中你会读到一个女孩子梦想的铿锵,见解的独到,文字的练达。
在乎
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初中九(3)班 吴佳颖
“——在乎?有什么可在乎?”
小时候的我,大大咧咧,没有什么能让我在乎。玩具丢了,不伤心,再买一个;衣服破了,不难过,再做一件……好像什么东西都能失而复得,
——就像幼时的我认为桃花谢了能再开一样,不用在乎。
稍大一些,我仍是大大咧咧,借给朋友的钱永远不会放在心上,反正不差那一点,
——就像少时的我认为桃花满树,不差那一朵儿一样,不用在乎。
12岁的那个春季,妈妈说要带我去看桃花。“桃花有什么好在乎的?我可不去。”可话虽这么说,我仍是被妈拖着来到了老家后山。
嗨!漫山遍野的桃花!
淡雅而内敛的浅粉色,大片大片地装点着略显秃黄的山坡.她不像映山红那般红的明亮,也不像紫丁香那般紫得清幽。只是默默显现着的浅色之美,竟把我吸引至最大的一棵桃树前。
树上的花朵正热热闹闹地开得畅快。不粗的枝条上却挤着一朵一朵重重叠叠的正怒放的花,看上去,能立稳脚跟都是一桩难事儿。时不时地,会有花瓣孤零零的飘落,是那么无奈,那么悲凉。也许,她们是因为不在乎立足之地,才早早的在该盛放的时段孤独飘零,被赏花人无情践踏。
她们不在乎,所以在赏花人来之前就已“零落成泥碾作尘”,享受不到观赏者的啧啧称赞。我顿悟,桃花落尽,桃树可再开花,但新一批开出来的,不再是原来那一树。
——原来,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失而复得,就像一朵桃花落下,来年开不出同一朵。目前所拥有的,不该不在乎。
那次赏花归来,我妈说我终于成熟了。是的啊,我不再是当年那枚常说着“无所谓”的懵懂女孩了;我开始懂得珍惜、懂得在乎,关于身边的人人事事。
别人学习的进展如何,我会努力去关注;别人作业的速度与质量,我也会尽心去了解……因为在乎,我尝到了竞争的快意。
知道吗?
在乎花开花落。
就是在乎孰优孰劣。
师评:以前读到这样的文字,我也许会以一种风轻云淡的态度去劝慰孩子,对待成绩,大可不必搭上自己所有的心思。可是慢慢地,我不这样认为了,虽然大家对应试口诛笔伐,但在现在或者今后很长很长的时间里,它仍然是我们躲不开的宿命与魔咒。做学生的,还得在乎成绩,在意名次,在奋斗的岁月里不负韶华。

“笑里藏刀”
——读《格列佛游记》后感
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初中九(3)班 吴佳颖
当老师宣布《格列佛游记》是暑假必读书目时,我吃了一惊——那不就是一段小人国之旅吗?老师怎么会让我们初中生读一本童话书呢?
但这个误会不久后就解开了。我惊异地发现,《格列佛游记》竟分为四大章,而“小人国之旅”只是其中一部分!在看了作品简介后,我更是对之前的误解感到羞愧难当——原来,这是一本讽刺小说!带着虔诚的思想,我清空大脑对之前此书的记忆,认真而全新的再次品味。
小人国里面那两个频频打仗,一心想统治世界的两位君主,终于发现他们俩竟代表着当时英国的两大党派——托利党和辉格党。两个党派正如那两个君主,明争暗斗、相互怀疑、互相撕破脸皮要争取权位和势力。他们不惜在自己的祖国开火,领导者们不惜牺牲手下的性命,用一具具尸体为自己垒出一道长阶,帮助自己通向高位……
曹植曾发出这样的慨叹:“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是呢,托利党和辉格党,本都是英国人,谁统一了英国都能使大家在和平的环境中生活,何必争得你死我活?与其弄得两败俱伤,倒不如各自恪尽职守,恪守本分,处一个友好的朋友关系。也许,你争我抢的社会现状正是作者斯威夫特所抨击的;而后者,就是作者斯威夫特所期盼的吧!
还记得书的第三部中作者描绘的科学院吗?那里“供养”着多少荒诞的学者们!妄下结论、不究真理的哲学家们在散布无理的谣言;不切实际、天马行空的科学家们在研究引以为傲的毒品;黑白颠倒、不论是非的评论家们在血口喷人;纂改历史、胡编乱造的史学家们企图改写本国的命运……仔细一品,这些令人恨得牙痒痒的可恶的人,难道只是存在于巴尔尼巴比,存在于作者的想象之中吗?
不,不是的!
这正是当时的英国辈出的“人才”之风!这些污腐罪恶的“学者”一个一个地被视为珍宝,受到每一个人甚至是国王的尊敬。但他们凭什么受到尊敬?!他们不讲诚信,欺骗着每一个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的人,他们“一切为了权力,一切为了金钱”的丑恶嘴脸在慧骃国的马儿看来,就是一只一只活生生的“耶胡”啊!
读完全书,我真真正正地感受到了“笑里藏刀”的杀伤力。在斯威夫特妙趣横生的想象与叙写中,他对当局英国人的批判与谴责犹如一把锋利的寒刀,一旦书中的趣味被揭开,藏在笑声下的刀刃就露出了锋芒,直抵人心,戳人痛处。
也许,这就是讽刺大师斯威夫特的高超之处;
也许,这就是《格列夫游记》闻名于世的驱动力;
也许,学会“笑里藏刀”,才是老师鼓励我们阅读此书的目的!
师评:《格列佛游记》是暑期的阅读书目,说实话,写关于它的读后感,我原本没有抱什么太大的期望,或许孩子们都会千篇一律地概述这部书的思想与内容。但我还是低估了孩子们,读到佳颖这篇的时候,我眼前一亮,她从“讽刺”处着笔,来探讨“笑里藏刀”讽刺手法的妙用,许是受吴敬梓先生的影响,也未可知。这样的读后感,欢喜!
柳氏孤独
浙江省永康市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初中九(3)班 吴佳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