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文汇总精华慢炖朗读备选文

启程:素食之旅

2021-05-25  本文已影响0人  DylanChao

如若有人问起,我一生中影响至为深刻的时段是什么时候,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高三那段休学的日子。

自那一年开始,骤然没有了以往成堆成山的作业,每天可以支配的时间也从两三个钟,变成了漫漫的一整天。

或许是一开始热情的充沛,只觉身边的许多事情都可爱有趣。后来,随着日子的推移,一味沉浸在玩乐之间,却也觉得倦了、很是乏味。

因此,如何消遣这些时间,渐渐地成为了新的烦恼。

犹如一片未经开垦的田地,我开始在生活中架起观察的相机,一帧一帧又一帧捕获着美的存在。试图将这些美的种子,播种在心灵的田园中,让所谓的生活,变得明丽可爱起来。

于是,那段日子中,我常独坐沉浸于书籍的海洋之中,在安静的小屋中学习着第二门外语。或在西山日落时分沉醉,哼着复古收音机的巴萨诺瓦,悠然享受着自己精心打理的生活带来的绵绵快乐。…

诸如此类的种种,于那大半年的时光中,我有如一个出世隐逸的道人般完全沉浸在自家构造的新生活中。我还买了一本很厚很厚的空白本子,起名为《生活改造手册》——这是今年才加上去的,一开始并没有命名的想法。

在这本书中,我将每一刻每一瞬的想法与趣味都落笔于其间,每当无聊不知做什么好的时候,我就会打开它,进而选出一件事情放在生活中实践。

正如周作人所说: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赏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我热爱这些融入我生活的精灵,即或它们不能带给我什么物质上多么宝贵的东西,却让我的心灵享受到了浪漫的惬意。对我来说,没有什么比这更加可喜的了。

在这本书中,有着许多现在自家觉得十分平常,那时却觉得很不可思议的事情。例如说,买一整套咖啡设备学习手冲咖啡,在特定的时间与地点冥想跪坐、全身脱毛、夜爬翠山以及晨游林海……

诸如此类,其中极大部分我都完成了,像是一颗颗茁壮成长的植被,他们用着可人的模样,装饰着生活。

还有那些仍没有正式实践成功的,就有自家今天想写下的主题——蛋奶素食。


不同于其他的实践尝试,素食所要面临的阻力,越大于前者。

不少素食者是出于天生对于肉类的厌恶,或者说是生理厌倦吧。我却全然不属于这一类。从小,我即对肉类有着十分强烈的热情,所谓的无肉不欢,是我小时候无论到哪都撕不下的标签。

因此,当家人听说了我选择了素食饮食后,他们的神情几乎都是一致的——那个小时候胖嘟嘟的,甚至没有餐桌上没有肉就嚎啕大哭的顽皮小孩,怎么可能会狠下心放弃吃肉呢?

无论是双亲也好,长姐也好,都以为这是一个内向少年的小小玩笑,丝毫没有在意。

关于这个素食的计划,差不多是在去年的年中。那时仍是闲置在家中,进餐自然也是在家中与双亲一起。

当我将这个想法告知父亲时,他很快就皱着眉看着我,语重心长地与我说了我大抵有一个多钟的时间。所说的内容大概是我在长身体,又进行着强度不低的健身活动,担心我蛋白质不足,最终还是把我给劝服了。

就这样,我第一次既冲动又朦胧的素食运动,就这般迎来了失败。虽说如此,这却的的确确涂抹着亲情的浪漫色彩,并不让人感到沮丧。

现在想来,父亲的做法是多么暖心呀,并没有一口回绝,而是语重心长替我考虑了许多。他是一个十分精于厨艺的男人,家旁附近街巷的邻人都对父亲所烹饪的菜品赞赏有加。

对于餐桌上烹制得美味诱人的荤食,虽然听从父亲的建议选择了两天吃一次的做法,或许是心理一直督促的作用,越来越觉得难以下咽。旁人所看的享受,于我变成了负担。

我曾经在英文的阅读日报上看到一则关于心理学的故事,说的是有个实验,让教师对一群学生一直灌输他们并不聪明之类的消极话语,结果好似真的起了作用。我想,我对于肉类大概也是这样子的一个过程吧。

到及五月,双亲虽一直面露微笑,关系说不上十分亲密却也融洽。可不论怎么说,自家既没有学习负担,亦没有工作,在家中蛰居了半年时光,心中自个也有些过意不去。

于是,就在某个夏日午风沉醉若诗的时分,我选择了前往繁华的都会,开始了人生的第一份零工兼职。


看到这里,或许不少看客会纳闷,为什么会这么偏执于素食呢?

明明喜欢肉类,却狠下心去让自己讨厌吃肉,这在某种程度上,的确是有些固执过了头。既然如此,那就让我稍微谈下理由吧。

在我高中的三年时间中,我有一个算是雷打不动的习惯,即每个礼拜日必定要去某个山间或林间散散步,待上一整个上午,直到午日的烈阳露出了脸才愿意依依不舍地归家。

在与自然接触的这些日子中,我总感觉自己的心中好似被那石泉,那鸟语,那山风所净化了一般,有种无比轻逸的空灵之感。因此,看到同样拥有着自然色调的蔬菜,心中也会有很大的亲切之感。间或也会自发地浮现这样的联想:

好似进入身体的,

不似那美味所带来的纵乐因子。

像是一条河流,

带着自然的智慧洇湿了灵魂。

正是这份素食所带来的轻逸,却让我的灵魂得以丰满。我曾在星夜下的草甸中聆听着它的低语:

“我呀,乐于始终保持僻静淡定的状态。”


不可否认的是,素食对我的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点即是几乎所有的聚餐,都不再有我的身影了。与其说不能接受荤边素,看别人在自己眼前吃着肉食,虽说不上讨厌,可愉快的洽谈,我想是很难达成了。

此外,家庭的关系也是如此。在长姐寄居的日子里,因为从事的工作有体力劳动的性质,而快节奏的生活又很难让人再花上很多时间在料理上,所以很多时候都是纯肉餐居多。

这种情况,都是自己做一份素食沙拉,或者是谷物面包搭配,本是一餐应该其乐融融的晚餐,却变得有些许尴尬的氛围。

即或如此,我这第二次的素食尝试,虽然有了起效了一定的时间,不久后又为工作所击倒,迎来了无奈的失败。

没有什么专业技能,又是临时的零工兼职,我那段时间所能从事的无非是餐饮业与销售业,性格缘由,我选择了前者。

在快餐店的工作,虽说不似流水线般冗长麻木,可体力的消耗却也是实实在在的。我曾经在微信步数上偶然看到工作一天后,来回行走的步数达到了一万四千多步。下班通勤的路上,双脚有着难以言说的酸痛感。

在这样的情况下,素食所提供的蛋白质与脂肪等能量完全无法与消耗达成正比。大概短短一个月,我就暴瘦了九公斤。

虽然对健身的我来说确实是个好消息,可长期下去对肠胃以及肝脏必然是没好处的,我只好又回归了荤食的饮食。

大一军训结束之后,我即立即着手了第三次素食计划。

没有了工作的繁忙慵倦,亦拥有着充分的独居条件,直到如今,我的素食计划还不至于完全失败。之所以用了完全,是由于这期间经历了三到四次的同学和师生聚餐。现在想来,都是后悔居多,回忆所谓的甜蜜,全然是没有的。

我曾在知乎看到关于素食的回答,具体我是忘了,大意大概是如此:

“素食,很多时候是顿悟的,而不是养成的。当你在一个瞬间中忽然有了这个念头,并且足够的强大、坚定,那么成为一个素食主义者,只是一件相当容易的事情罢了。”

对此,我颇感赞同。

一年半的时间,我虽然一直都试图将素食带进生活,但却一直断断续续,更多像是一种半推半就。如若自家觉得满意,这样倒也不错,毕竟荤素结合才是至为健康的选择。

可是,我每一次经历了肉食之后,心灵都会被沮丧与忧郁的影子笼罩,变得很是难过。这种情况下,就像是个恶性循环,一直折磨着我。

今天在校道的树荫下散步时,这个所谓的“顿悟”就无声无息地随着阳光流进了我的心海之中。这也是我为什么要长篇大论写下这篇文章的缘由。

总的来说,我认为这第三次的尝试也是失败了。是以,我要开始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的蛋奶素食实践,以此为据,就算是给自家下一个坚定的军令状,带着这份顿悟,去寻找心灵的宁静。

人生恰如繁星熠熠的水纹夜空,

某夜我抬头仰望,

那刹那的星烁,

坚定了灵魂浮现的答案。

兼职时候的便当与早餐。

近来由于对文化的渴求越发变得高了,我开始与外国友人互拨电话,唠嗑起了日常。上个礼拜,我们聊的topic就是素食。

他是一个芬兰的五十多岁老者,比我父亲还要年长些许。或许这也是我对于西方摩登文化的钟情所在,我们犹如朋友,讨论时似乎感觉不到年纪的代沟。谈起素食,他也说自己有过一段时间的素食生活。

“Indeed ,more and more young man are trying to t become vegetarian.

Many of them think that it’s fashionable..”

“的确,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正尝试成为素食主义者,他们认为这是一种时尚。”

在国内,素食似乎还是个十分罕见的存在。至少在我周遭的环境中,每个同龄人在得知我是素食者之后,都皱起了眉头。那里,写满了疑惑和不解,像是在说我正在做着十分可怕的事情一般。

以北欧为代表的发达国家,据说素食人数已然达到了相当的比例,素食的文化也得到了十分之大的传播。

受益于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我们不再像祖辈一般为温饱所困。可是,这过于快速的过程,似乎让人们对于肉食有种特殊的情怀,以至于很多人都有着这么一个固定的观念,认为肉吃得越多,对身体越好。

关于这个命题,世界卫生组织给出了答案。虽然并没有明确地提倡素食,却也明确说明了人们应以蔬菜谷物水果为主,肉食的地位已然被降到了最低的层次。

那个因写下《瓦尔登湖》而闻名于世的梭罗,他的日记中对素食亦有这样的一番见解:

我实实在在拒绝荤食,因为那是不洁之物。就以鱼肉来说,从清洗到烹饪到进食,我看不出它为我提供了什么实质性的滋养。

或许梭罗是用了夸张的手法,可无独有偶,连几千年前的希腊哲人伊壁鸠鲁,他也早早认识到了素食对于心灵的重要性。

素淡的饮食与奢侈的宴饮带来的快乐是一样的。面包与水就可以带给一个人最大的快乐,如果这个人正好处于饥渴之中。

这些倾心于自然的宁静与轻逸的贤人们,对于素食的态度不得不让我们沉思其中的魅力。乃至在近代,富有名望的乔布斯、以混乱与激烈为标签的金属乐主音歌手爱丽莎、诗人雪莱、还有致力于和平和反对动物暴力的文学巨匠托尔斯泰......

类似的名人伟人是难以数清,但无疑能够准确地得知,素食或是对心灵,或是对社会,都有着非凡的作用。

选择怎么样的饮食是每个人的权利,而面对着所谓的美味与享受,素食者们选择了既长远又僻静的道路。他们或许是为了健康的身体,有的为了解除心灵的负担与躁动,也不乏出自信仰,亦或是单纯对于动物的怜悯而毅然舍弃了对于食物的欲望......

无论是出自什么样的缘由,素食都是一件人生的挑战。在面对着精心调配、芳香流溢的肉食,每个能坚定本心的素食者,都是十分可敬,而且强大的。

或许你也感觉素食难以理解,但请不要因感到困惑继而去选择试图纠正。每个人都应有着自己的决定,正如那些伟人留下的名句般:

每个灵魂属于每一颗星星,

如梦的夜空繁星忽的闪烁,

人们都做出了他们的决定。

素食的生活,给予我的是宁谧与安定。入口的不再是对美味的渴望,那清淡若无的口感背后,带来的只有空荡荡的恬淡轻逸。

因此,我常对那些困惑的友人们说:

“不能理解也很正常,但至少,你们应给予尊重。”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