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革课堂,从教走向学
2021-08-08 本文已影响0人
走向一零一
为了更好地推进教育公平的统筹与国家意志的落实,教材的地位日渐重要,国家也加大了教材的审定与管理。
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等学科使用全国统一的教材,英语不准使用境外教材。
小学语文,前不久颁发了修订内容,很细致,很全面,小到一音一字,大到选文替换。
作为教师,当然应该认真了解认真学。但仅仅着眼于教材还远远不够。因为,新时期新征程,我们更希望能有新突破与高质量。
于是,教材是什么,教材要咋用,成了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读了王荣生教授的《语文课程与教学内容》,进一步知道了教材的价值,因为有时候,教什么甚至比怎么教更重要。有了教材,就有了教的依托,能让老师们清楚知道知识与能力的图谱,也知道了落实标准的路径与载体。
但是,如果要实现深度学习,那教材的定义可能又有新的解读了。
个人认为,教材不一定是学材,也不一定是教学内容,它们之间联系紧密,但又各有侧重,尤其是对象感不尽相同。
教材,倾向于国家意志,有利于全国各地目标一致,聚焦图腾形成共性;学材,倾向于学习依托,帮助学生汲取知识,提升能力,增强素养;教学内容,倾向于教师在教材与学材之间的有机转化,根据自己对教育的理解让教材化为一个例子,帮助学生举一反三、学一得多。
同样,建构概念知晓其理相对简单,但要回到课堂转化实践却很难。
它既需要教师观念的改变,也需要教师重组教材的能力,既需要了解教材的编写意图,也需要知道学生学习的逻辑与规律。
因此,变革之路,任重道远;从教到学,才刚起步。
还好,我们还有另一本书可学可读——王春易老师的《从教走向学:在课堂上落实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