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墓前真的立着诸葛亮的忏悔像吗
魏延墓在正史野史中都没有记载,最早记载魏延墓信息的是清朝乾隆年间的《南郑县志》:
汉中府城北门外里许,有虎头桥,平地列数石,其下并无沟渠,殊不成桥,而流传久远,且立碑焉。询之居人。云:三国时魏延死处。
据说这座所谓的魏延墓墓前有两匹马,象征着害死魏延的马岱杨仪,据说还有一个文官像,当地百姓猜这文官是诸葛亮,当地百姓说文官塑像做忏悔状,是诸葛亮在忏悔没有听魏延的子午谷奇谋。
不过文官像早就丢了,有没有都不好说,两匹马据说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进了博物馆。
所以,石马乡虎头桥是不是魏延的墓,这事儿存疑。
关于魏延墓的来历有两个,一个说是魏延死后,他的亲兵收拾他的尸骸给他立了墓,另外一个说法是蜀汉朝廷在杨仪被免后,偷偷为魏延立墓,表示你死的很冤。
如果是这两种方法之一给魏延建的墓,那么墓前诸葛亮忏悔像应该是不会有的。
很简单的一个原因,当时蜀汉政权其实是延续诸葛亮一脉,魏延的亲兵敢明目张胆的在魏延的墓前树立丞相忏悔像?
而如果是蜀汉朝廷为魏延偷偷建墓,更不会树立丞相忏悔像。
至于说诸葛亮忏悔没有听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就更是无稽之谈了,大约诸葛亮到死都不会觉得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奇谋。
诸葛亮这人一生谨慎,为了保住刘备晚年创业打下的江山,兢兢业业小心翼翼。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一次脑洞大开的假想,这次奇袭成功的前提有两个:
其一,魏军很菜,看到魏延带领的五千轻骑兵突然杀出,马上望风而逃,或者弃城投降了。
曹操三代在关中经营三十年,底蕴深厚,即使魏延奇袭,难道真的会吓得两腿打颤,望风而逃?毕竟曹家人不是阿斗那样的怂包。
其二,即使遇到魏军抵抗,那么这五千轻骑兵也要在八九天之内拿下长安,获得粮食补给,然后再战,因为魏延只能带18天的粮食,古代的补给极限就是十八天:
人负米六斗,卒自携五日干粮,人饷一卒,一去可十八日。
通过子午谷到了长安城就得十天时间,靠后方的补给显然来不及,只能就地解决补给问题。
《魏略》则云: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
十天到了长安还有八天的时间筹备补给。
长安是两汉古都,经营数百年,城高墙厚,魏延这五千轻骑兵想几天时间攻下长安,恐怕有点难。
诸葛亮北伐,打陈仓时郝昭据城而守,诸葛亮攻了二十天,都没拿下陈仓,魏延无法携带攻城器械,只凭借五千轻骑兵拿下长安,大约大不易。
蜀汉的底子本就薄,诸葛亮怎么会让魏延拿着五千精锐去做这种成功率很低的实验呢?
所以说诸葛亮忏悔的,大约都只是听了《三国演义》评书的想当然吧。
有人比喻过魏延的这种脑洞说:这就像一个公司公司收入999万,支出1000万,入不敷出。有个叫魏延的员工提议给他200万去拉斯维加斯,赚到钱就去买设备。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
==============================
文:薛白袍
魏延:丞相我听说有人在我墓前塑了您的忏悔像。
诸葛: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