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边的曼彻斯特》:濒临破碎的痂

2017-03-22  本文已影响0人  点芯儿

我在大年初一看《海边的曼彻斯特》(Manchester by the Sea),在我隔壁的很明显是一家四口,二十几岁的儿子带爸爸妈妈来看电影,让我在两个半小时的长片散场之际,忍不住好奇:这样一个缓驶的,色调不亮的,抒情的语汇节制但有巨大的伤痛在底下的故事,对在场这么多「长辈」而言,是不容易入口呢?还是其实打到了漫漫人生的深处?

作为本年度奖季的三大领跑者之一,《海边的曼彻斯特》从去年的日舞影展面世至今,刚好满一年了。而我长久以来读到的所有盛赞,都围绕在演员的演出,以及故事的铺陈上。我们从一开场,就看到卡西艾佛列克饰演的主角李,他话不多,脾气称不上暴躁但是阴沈,对什么都不特别有兴趣,似乎就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或根本没有「活着」的气息。接着他接到一通电话,得知哥哥骤逝,我们才从这里,逐渐开始明白他的性格有其成因。

哥哥把独子托付给他,但是李说什么都无法/都不敢接下这任务。他和侄子派屈克之间,有着自幼就培养的亲密,所以问题不在距离或不熟悉,而是其他不能言说的什么。李为了处理这事,请假回曼彻斯特一阵子,但不只这个小小渔村的众人对他指指点点,连仅有的少少人际接触,他都不爱搭理。这同时,对于正值青春期的侄子的校外生活:乐团,校队,混乱的爱情,他扮演的角色比较像伙伴,既不是开导者,也不是管教者。

而《海边的曼彻斯特》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有趣地和上个月的《颠父人生》相对应,两部片都很长,都以不商业的口吻慢慢拼凑一张写实的人际图,后者说的是非典型的父女情,前者则是道出某种形式的父子情。这两部片也都让我们看到了:对一个内心有痛,或空虚有缺口的主人翁而言,俗世人际的来往分寸,是多么无足轻重。

然而《颠父人生》毕竟是个怪咖父亲想要「修复」女儿的故事。在这里,真正有伤口的主角李,面对哥哥(显然要让他的人生重新有目标)的大胆安排,并无法按照一般商业片的逻辑,获得救赎。

整部片的核心就在这里。在于李的难以面对痛楚。是他曾经的疏忽,让生命中一切的美好都逝去了,那是几乎无从复原起的。而卡西艾佛列克演出那样的「空」,那样的不在乎和内在的失重,让他看起来像是冷酷,实则是无助。只有在面对侄子的某几场戏中透露出一点开怀。这样的空无,更被其他的角色衬托,包括哥哥乔和好友乔治在过去/现在各自的温暖,包括派屈克的看似成熟其实有点无头苍蝇的青春思绪,包括他对派屈克的妈妈(一个曾经荒唐的酒鬼)近乎苛求的不信任——这最后一点,很显然是自我厌恶的投射吧。

全片最精彩的一场戏,则是卡西艾佛列克和米歇尔威廉斯这对前夫妻,在山坡上的街道巧遇,短短几分钟,濒临碎裂的结痂和一闪即逝的救赎可能,意欲冲破又无法的,重新连结又断裂的,这么多细琐的星芒在几句话里,被带过了。那是李的脆弱自我最接近水面的一幕,可惜还是压了下去。而威廉斯的这场表演,让即使熟悉她所有演出的我也重新赞叹了一次,如果她要重演茱蒂丹契的历史,以这么少的戏份拿下最佳女配角,这短短几分钟注定要成为经典的戏,已是充分的理由。

最后回头说,这整部片的气质当然来自导演肯尼斯洛纳根,包括他自己写的深刻剧本,叔侄之间时而逗趣时而尖锐的对话,还有拍摄当下采用的无声无息的长镜头,及许多节制的中景远景。看片的时候,我稍微觉得配乐多了,尤其本片的音乐都是现成曲目,不免有音乐的复杂性大于情境的干扰。但整体而言,这仍是一部气味舒适,内里暗潮汹涌的诚恳的独立电影。

有些伤痛无法面对,有的伤口永远不能愈合,然而即使救赎不了自己,仍可以有力气对别人付出。《海边的曼彻斯特》不适合过年,又其实很适合,所有生命的创痛、愤怒和不谅解,最后都会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而有些连结斩不断,即使会变成羁绊,也许有一天会在失去方向的时候,拉住我们。

海量视频在线观看 无需插件尽想快感
体育赛事实时拨放 清爽页面一切尽在

淘影影城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