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林悟道《韩非子-南面》第七章 惑困
红林悟道《韩非子-南面》第七章 惑困
红林悟道《韩非子-南面》上一章韩非子主要讲了君主偏离正道,被臣子“诱于事、壅于言”,这是误己误国之为。君主的职责是制定国家发展战略与方向,而不是处理具体的事物,即使面对具体的事物也要有明确的判断,既是是不能用事物发展的规律来衡量事物,最起码用常识来判断事物。为了使国家政策与发展方向尽量完善正确,君主就必须听取各方建议,考察实际情况,尽可能的掌握事物的全部与真实数据,而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很容易被臣子的“言论”所蒙蔽。这是人类认知局限性所决定的,没有办法,君主也是人不是神,和普通人一样具有认知的局限性,并不能认识到事物的全部与真实,面对全国如此多的事物,只能靠国家行政体系与臣子的汇报信息来判断事物。
问题又回到了人类的认知上,是什么约束了我们对外界与自身的认知?我们对外界世界乃至宇宙的认识都来自于人类自己的感受,一切信息的接受与处理都是以人类的感受为基础,这也是佛教所讲的“六根”,指六种感觉器官,或认识能力。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其实就是人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思考,六种认识途径与能力。五觉最后统一到大脑,经过大脑的思考形成一个概念。而我们思考与形成概念的依据是什么,就是我们先天具有的“六根”本能和后天接收到的知识积累。人类六根本能的能力有多强就是觉悟,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如果读者感兴趣可以参看《红林悟道-金刚经》中相关章节。我只想说明君主和普通人一样,“六根”本能不强还很容易被自我蒙尘,被他人蒙蔽。
今天,韩非子就君主被臣子“诱于事”进行了具体的论述,其实说白了就是“图便宜,吃大亏”。韩非子说“人臣易言事者,少索资,以事诬主。主诱而不察,因而多之,则是臣反以事制主也。”意思是臣子中把事情说得很轻易的人,要求的代价少,用事情来欺骗君主。君主受到诱惑而不加考察,因而夸奖他,臣下就反过来用事情控制了君主。君主本身的能力差水平低,对臣子汇报的事物没有判断能力,就轻信了臣子的言论,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一旦君主做出决定,事物就开始启动,而之后发生与判断不符的问题,君主也只能再次听信臣子的,任其摆布。
对于君主被臣子“诱于事”,韩非子的结论是“如是者谓之诱,诱于事者困于患”意思是像这样的情况就叫做诱惑,被事情所诱惑的就会被祸患所困窘。诱于事,困于祸,臣子的谎言注定会产生祸患,而这样的祸患必将君主困在其中,使其窘迫。
【人臣易言事者,少索资,以事诬主。主诱而不察,因而多之,则是臣反以事制主也。如是者谓之诱,诱于事者困于患。】
在企业管理中,在日常生活中,“诱于事、壅于言”的事时常发生。比如“零团费”的旅游,“高利率”的投资,就是明显的“诱于事”,明知天上不会掉陷儿饼,但还是要“上当”,只因被事所诱,最后损失惨重,困窘于事。在公司管理中,老板听信“便宜可靠”的言论,最后骑虎难下,聪明的停止项目纠正错误,不聪明的或死要面子的继续错上加错,损失越来越大,直到无法收拾的地步。老板是企业的法人,老板听信谎言,事故频发,最终受损受罚的是老板,这是老板诱于事的核心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