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48.打造儿童阅读环境
儿童阅读一直以来是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儿童的成长紧密相关。在儿童阅读的要素中,阅读环境的作用不容小觑,艾登钱伯斯以简明朴素的语言和细致入微的描述向我们提供了打造儿童阅读环境的具体方法和理论依据,可以说是有理有据,对于一线教师来说,非常实用。
什么是阅读环境呢?简单来说,阅读环境就是阅读需要的社会背景。比如阅读的场所、阅读的时间、阅读心境等等,这些深刻地影响着阅读的效率和乐趣,这些外部和内部的因素就是阅读环境。阅读环境对阅读意愿和养成阅读习惯有重要的影响。儿童正处于养成阅读习惯的关键时期,教师和家长都有责任和义务帮助儿童认清阅读的意义,培养他们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快乐美好的基调,打下深刻丰富的精神底子。
打造儿童阅读环境主要从以下四点做起:
一是建立丰富的馆藏。要想让学生喜爱上读书,就要给学生选书的余地,也就是说,要有一定充足数量的、种类多样的、学生喜闻乐见的书籍供学生挑选。试想,如果学生无法选择到自己喜欢的书,又如何能够真正实现阅读呢?所以要首先建立起一个阅读藏书库,只要孩子们想读的时候,随手可得。建立馆藏有两条路径,一是在当地公共图书馆的指导下建立起方便学生阅读的学校图书馆,上放学期间随时向学生开放。二是在学校图书馆的指导下建立起班级图书馆。在此过程当中,每个学校都应该选择一位具有服务意识和组织能力的教师作为图书管理员。
二是阅读时间的安排。阅读是需要时间的,约翰沃纳提认为每个孩子的阅读速度和程度是不同的,阅读需要经常练习。老师不可能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合每个孩子的书单,因此需要学生自己尝试摸索多样化的阅读机会。不能期待孩子们利用业余时间阅读,因为许多孩子来自于爱看电视的家庭,在这些家庭里,阅读并不被视为生活的一部分。老师最好不要左右孩子的阅读心得,因为这样会使师生间的关系出现裂痕,干预过多,会让孩子留下讨厌阅读的后遗症。教师不能仅仅将学生的阅读限制在个人阅读风格以内,这样,无法展现学生个人的阅读特征。如果学生总看垃圾读物,教师应该及时沟通、引导。要帮助孩子学着探索自己的阅读品味,如果能在孩提时代和青少年时期就培养成阅读的习惯,那么孩子一定会成为一个成熟的读者。作者建议阅读的时间可以这样设定:7岁左右的小朋友,一次大约15分钟,9岁左右的小朋友,一次大约30分钟,13岁左右的小朋友,一次大约40-45分钟。这个时间是纯阅读时间,不包括准备时间、安定情绪时间和教师指导的时间。在学生读书时,教师要从旁鼓励,以帮助学生增强自制力。
三是读故事。引导孩子养成阅读习惯的一个办法是先为孩子们读故事,然后再引导他们阅读自己喜爱的书。读故事并不是仅仅针对年幼的孩子说的,读故事对所有学习的孩子来说都有其内在的价值和必要。读故事最理想的状态是每天都给孩子读一段,如果教师没有时间,就请家长协助。为什么要给孩子读故事呢?一是可以让孩子发现和学习阅读故事的方法。当孩子听过一些故事后,再去读故事,就能更加得心应手。二是读故事可以让孩子体验阅读这个丰富多彩、如魔术般奇幻的世界。三是读故事可以让孩子学会如何去诠释一个故事。四是读故事可以给孩子创造一个和谐共处的机会。读故事和讲故事不同。读故事时,以书为主角,讲者和听者主要通过书后的作者及书上的插画和文字进行沟通。而讲故事时,融入了讲者更多的的情感。讲故事就像是一种文化上的确认,读故事则是文化上的创作。
四是如何指导学生阅读。在作者看来,阅读是一个循环过程。包括选书、阅读和回应,在此过程中有协助能力的大人起到了一定作用。一个有协助能力的大人的主要任务是为孩子做了提供、刺激、示范和相应的工作。它可以给孩子们提供图书和阅读时间,建立有吸引力的阅读环境,让孩子们想去阅读。他可以刺激孩子们成为深具思考能力的读者,他可以为孩子们示范读故事,让孩子见识到教师作为优秀读者的样子。他可以帮助孩子轻易排除掉阅读障碍。教师无疑是有协助能力的大人中的最佳人选。所以教师要十分注重自身的阅读示范作用。一是教师要回顾自己的阅读经历,并把它们写下来,想一想它对孩子们的意义。二是教师要跟随时代的潮流,获取新的阅读经验和阅读资讯,这样有助于教师帮助学生选书。三是教师要坚持自我充实,学会制定阅读计划。
8QiSz��<��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