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欣赏与文本解读(3)

2021-09-10  本文已影响0人  赵赵的创想世界

文学阅读中的几个基本问题

文学欣赏和我们解读中经常遇到一些基本问题。

1、释义与辨位。

释义是指解释文学文本中字词句的含义,通常可分为字面义和特殊以两个层面。把书页是指在字面以外的特殊含义,包括暗示义、引申义、隐喻义。字词辨义采用两种方法:一是“以上下文和参”,也就是把单个的字词放在作品的语境中来参政;二是“以他作参政之”,也就是用同一作者表达类似情感和心境的其他作品来参证。

释义时要注意两点:一是特定语境中语词的特殊含义;二是积极调动自身的知识储备和人生经验,投射到作品中去,才能比较准确的理解与词的言外之意。

辨味是指阅读者在释义的基础上,细致的品味,作品的特殊意蕴和情致。辨味的要领也有两点:一是不离文字又不拘泥于文字;二是注意情意层深与语言浑成的两位一体。

二,意向与结构。

意向是指主观情绪与客观物象的有机统一体。也指阅读者的构形(脑补)能力,即意向感。

结构是指文学作品的组织方式和内部构造。

三,“有我”与“无我”

有我与无我,是王国维《人间词话》提出的词的两种境界。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

“有我”与“无我”,同样可针对小说,戏剧等文体。在叙事性文本中,体现在叙事人在描写人物、叙述事件、交代场景上是否客观冷静,不动声色。这种叙事方式一般被称为“描写”或“展示”,即叙述人,不对事件和人物发表任何看法,也不流露自己的情感态度,而是让事件、人物直接呈现。一般使用第三人称的全知视角。

四,理解与阐释。

理解指阅读者对文本的艺术形象、美学意蕴、形式结构等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面对一部文本,阅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因为文学作品是一个开放的语言实体。阅读者文化修养,生活阅历、性格,趣味等方面的差异也决定了他们进入文本的角度不可能完全相同。读者在选择角度进入文本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阅读者,可以根据文本的情况,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角度进入,或者是生活阅历体验,或者是知识理论素养等储备情况。二是选择自己在阅读中感触最深,体验最独特的地方入手。

阐释是在理解作品的基础上做出具体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

我高雅与通俗。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文学与非文学的界限变得模糊,越来越泛化。理解“雅”“俗”这个问题是需要注意一下两点:一是要以动态的而不是凝固的眼光来看待雅文学与俗文学的界限。二是亚文学产生,代表着创作者在探索人类精神世界方面所能达到的高度。俄国抽象主义绘画大师康定斯基把人类的精神生活比喻成一个巨大的锐角三角形。三角形的每一层上都有艺术家,越是处于底部的艺术家,越是能够博得更多的人的理解和欢呼。越靠近上部的艺术家,理解的人越少。

所以很多时候“高处不胜寒”“曲高和寡”,“在三角形的顶端,常常只能站立一个人,同时的人无法理解,接受他的思想和情感。人们甚至会愤怒的骂他是骗子,疯子。”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