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转本前,先看看这篇文章
这个社会所有人都不反驳,学历不是绝对的,但是他们又愿意以学历为标准来衡量人的层次。
我之前认识一个做公众号的学长他只有专科学历,他说这是他这些年心里的一根刺,几年前他参加了一个教育机构数学老师的面试,面试进行的都很顺利,面试最后,当教育机构的负责人,微笑着询问这位学长毕业于哪所大学后,却只是说他为人很真诚,上课的风格也很有趣,虽然学长考取了教师资格证,他们教育机构确实也很想录用学长,但是机构目前只招聘本科以上的人员,可是现在的学生家长总是不好应付的。
的确,没有人会因为你缺少某个标签去歧视你,他们只是设定个门槛把你拒之门外,虽然能力的大小,决定你工作以后是否优秀,但是全日制的学历决定了你能不能得到这个工作。
我也曾与他说明,我做这个公众号的初衷是为了鼓励现在正在读专科的年轻人,敢于摘掉社会给他们的标签,不断提升自己。
学长也表示,他多么希望有一天,从专科学院走出来的年轻人,能披上知识的盔甲,拿起技能的宝剑,面带骄傲之色,奔赴自己的远方。可是现在对于高薪的岗位,专科学历不是敲门砖,而是绊脚石。
学长和我说,他也不是没有参加过转本考试,那时候,他每天起早贪黑的学习,每次上课都抢坐在第一排,为了学习英语,就去隔壁的商学院,去听他们的课。他自信满满的做着准备,他觉得他的本科志在必得。可是,他离他报考的学校还是差了两分。
没错勇气不能加分,岁月不能回头。
我问学长,你一定很沮丧吧,谁知道他说:
付出没有回报,才是生活的常态啊!
听了他的话,我觉得很震撼。
似乎生活就是这样,总能不费吹灰之力的弹碎我们曾经的坚定不移。
偶然想起,前几天我为了我的公众号要写篇关于备考专转本的文章,打算采访一些这样的同学。
张悦就是其中之一,我曾看过她的笔记,记得很全面,重点部分都用不同颜色的笔记下了,实在是好看。她早早的就决定好了要参加专转本考试,当我问她你最近准备的怎么样呀,能和我详细说说吗?
然而她只是轻描淡写的说早就放弃了,我很好奇接着问为什么呢,她说她觉得自己不是读书的料,无论怎么努力都学不进去,与其去当炮灰,还不如早早的毕业实习了。我虽然遗憾,但还是祝她能得偿所愿。
之后我在,和张悦一起备考的同学那里了解到,张悦的备考状态是这样的:当她决定要备考时,她会先去拉着小伙伴,到文具店精心选择好看的文具,定好第二天去图书馆的闹钟,次日,买好一杯喜欢喝的奶茶/咖啡,带着学习资料,在图书馆选择一个采光很好的位置,拿出手机先自拍一张,在为昨天买好的文具与学习资料留个合影。
编辑朋友圈:美好的一天从学习开始。
然后,她放下手机,翻开学习资料,还没有5分钟,就会拿起手机,看看有谁为她点赞,直到看到评论区夸她努力的留言,才大为满足,开始学习,她学习的方式也是把专业书上的大标题以及别人的重点抄下来,的确,她也做了笔记,华丽的如同展示品,得到了许多人的赞赏,却毫无参考价值。
可是时间一长她的新鲜感就被消耗殆尽了,她觉得自己记得那么多笔记,但是老师上课提到的知识点她什么都不知道,于是便断定自己绝不是读书的料。果断的放弃转本的念头了。
其实我们中有不少人都是把朋友圈当成炫耀努力的圣地,好评与点赞成为了继续的动力,可是,这又得到了什么?知识?能力?除了不值钱的赞和浪费在文具奶茶上的花呗账单,其实什么也没得到。
丢掉华丽的仪式感,别在自我感动了。
其实写出努力这两个字太简单了,我们不停的寻找方法,想在学习中寻找快乐,我不知道有没有人找到了?我只明白努力本身就是一件极其枯燥,又摧人意志的事情。它需要你以千篇一律的方式,熬过目标到来的每一天。
He one trying to wear the crown must bear the weight.
当我采访没有结果的时候,又想起了那个学长,于是鼓起勇气打给他。学长告诉我,他自考本科的学位证已经下来了,日后还准备考研。我楞了一会儿,便向他道喜,还问他怎么想到去自考的?
他说通往理想的路,从来都不是一条,只是我们习惯了走直线罢了,有时候及时转弯说不定也有不一样的风景。
和学长聊完后,我也得到一些启示,放弃是永远没有办法让生活来垂怜你的。我一直觉得最励志的故事从来都不是让你看完觉得充满鸡血,而是让你知道,你从来没有被世界抛弃。
目前正在读专科的同学们:
我知道,现在的你可能很迷茫,你不知道是应该随大流的参加专转本考试,还是早早的步入社会学习经验,提升阅历。我想告诉你的是,的确,参加了转本考试,你也可能会失败,不参加转本你也不一定不会成功。只是你要学会转弯。不要感动自己,也不要害怕失败。
最后送给你们一句我很喜欢的话:
平静地接受自己的徒劳,算成长;能在扑空后重拾心情轻装赶路,才是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