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生六记》:人生难以完美,人心却可圆满
近日,读完了清朝文人沈复的《浮生六记》译文版。这本只有200余页的小书,吸引我读完它的,不是故事有多精彩,或文辞有多华丽,而是,一个古代男人的缱绻深情。
他以细腻耐心的笔触,还原着亡妻生前与自己相处时的一幕幕难忘时光,让自己爱妻的美好形象, 永远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以至在二百余年后的今天,成为林语堂口中那位“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人”。
在那个男尊女卑、女子皆为客体的时代,能如此细腻描写自己夫人的男人,实属罕见。他把自己的妻子捧在手心,奉为至宝,平等相待,也是极为难得。这需要怎样的深情?
在沈复的文字里,你相信了爱情的存在,相信了《诗经》中“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千年企盼,真实不虚。
芸与沈复的相伴不过23载,对恋恋情深的情侣而言,只恨夜短。他们鹣鲽情深,令人羡慕的同时,也发现了爱情的几个底层逻辑。
一,缘分和颜值吸引:
芸是沈复舅舅家的亲戚,年长沈复十个月。她和沈复自幼姐弟相称,定亲时,都才十三、四岁的年纪。定亲后的某天,因为芸的堂姐嫁人,沈复随母亲去芸家观礼。他对芸外貌的描述是:“满室鲜衣华服,唯独芸通体素淡。只鞋子是新的。看那鞋子,绣制精巧,问过,知道是她自己做的,才领会到她蕙质兰心,不只在笔墨上。她削肩膀长脖颈,瘦不露骨,眉弯目秀,顾盼之间,神采飞扬……情态缠绵,让人神消。”言语间,不仅能感受到沈复对芸颜值的动心,更看到对她品性的欣赏。
芸幼年丧父,家徒四壁,一家人无所凭依,幸而芸女红娴熟,做得针线活计,才养活了一家三口,甚至她还担负着弟弟的学费。这份对家的担当,就已然让沈复钦佩和尊重。
吸引力,是爱的第一动力。正所谓:始于颜值,敬于才华,合于性格,久于善良,终于人品。特别是每个人经过生活磨砺后,气质中散发出的那份神秘感,更增添了情侣间的想象和深度迷恋。
二,价值匹配:
爱情的本质,是为了满足对自我价值或魅力的认同,更多是利己的、有条件的。除了外在颜值的吸引,更为长久的,无疑是人与人内在的价值吸引。当两个人价值匹配,能在彼此身上看见自己欣赏的品质,获得情绪表达的满足,也能在对方陪伴下成为更好的自己,这无疑会让感情更为牢固。
其实,沈复真正被芸吸引的原因,源自他十三岁回家探亲时无意中读到了芸写的诗作,其中一句“秋侵人影瘦,霜染菊花肥”,让他对芸的才思俊秀念念不忘,心意投注,从此决意非她不娶。才有了后续的顺利订婚。
芸聪颖明慧,自学能力强,虽从未上过学堂,却因为会背诵白居易的《琵琶行》,逐字对照文本而诵,认得字来。甚至写出过不少诗文佳句。沈复欣赏芸的这份冰雪聪明,深深满足了他作为文人的生活雅兴。婚后,二人常一起谈诗论道,沽酒品月,愣是在清贫中活出了诗情画意。二人癖好相近,有时,沈复恨不能让芸化身男子,陪他访拜名山,遨游天下。
这个愿望,终于在某次神诞节得了机缘实现。沈复为了带芸一起参加庙会,让芸女扮男装,效法男子模样拱手阔步出行,竟也未被旁人识破。这电视剧里常有的戏码,沈复和芸之间早就实打实玩过了。沈复对她的宠溺,真是不拘一格,不受礼法约束。
这种双方都能共同开阔眼界,保持自我成长的关系,无形中保鲜了他们的爱情,不至让日子陷入一成不变的乏味。这份被保鲜的爱,更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的向往。他们夫妇若生活于现代,也定是妥妥的生活家。正应了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三,平等礼让:
一段爱情最好的模样,应该既是恋人,也是朋友吧!当性格爽直、落拓不羁的沈复,遇见谦和温良的芸,倒显得芸像极迂腐的儒生。因为处于身份优势的沈复,得到的更多是芸的恭敬。
初婚时,芸每每对沈复拘泥多礼,受到沈传递的关切时,比如披衣,整理袖子,传巾递扇,她必道“岂敢”、“得罪”之类的谦辞。时间久了,沈觉得太过做作繁琐,命其省之,还笑其“礼多必诈”,说恭敬于心,不必在乎虚文浮礼。但芸却坚持这份谦恭。她认为,无规矩不成方圆,怎可内心恭敬,外在却表现得放肆狂浪?从此,“岂敢”、“得罪”成了夫妇二人常用的口头禅。
情侣间,有了彼此的恭敬,才能使爱更有分寸感。克己复礼,互敬互爱,感情也将因此更为紧密。不至于临老,把彼此当仇人看。
四,彼此惜护:
定亲后,每每沈复来家中作客,她必藏一碗粥给他暖胃,被芸的表哥撞见后取笑,成为他们之间难忘的一件情事。
他们夫妇的爱意,总在不经意中流露。哪怕在院落、窄路中相遇,也必然会彼此执手相问:“去哪儿?”起居坐卧,总难分离。
哪怕与外人聊天时,见沈复来,芸必站起,腾挪出一个位置给他,二人相依而坐。时间久了,都觉得自然而然。
有人说,爱一个人,就是时时惦记着他的冷暖,为他的安危担惊受怕。
某天,芸受公公之托,为公公物色一位妾室,反被婆婆误会,失了婆婆的欢心,芸是有嘴说不清。为了讨好公公,得罪了婆婆。从此在沈家如屡薄冰。
另一件被误会的事,是芸为沈复挑选妾室,偏偏以她不拘一格的性子,与一位歌姬结拜为姐妹,并预选了歌妓的女儿当沈复的妾室。虽然未果,但她与歌姬结拜姐妹的消息却走漏到公公耳中。
在那礼法森严的时代,这是有辱门风的丑事。芸因此被下了逐书,被历数以上各项罪过,再不受沈家待见。
在外的沈复得知后,急得连夜骑马赶回家为芸解释,向父母认罪,虽然在那种父母之意不可违的时代,沈改变不了父母的观念,甚至背负了父母的失望,但足见他对妻子的情深。沈复终不忍休妻,选择与妻一同搬出府门,不再使父母见之受气。自始至终,他放不下她。
五,同甘同苦:
陈果说:“这个世界上,我只相信三种人!一是跟我同甘共苦的人;二是在我跌倒时扶我一把的恩人;三是我一无所有依然不离不弃的人。”对沈复而言,这三种人,芸都做到了;对芸而言,沈复也做到了。
某次,沈复友情难却,为借高利贷的朋友做担保人,结果那人携款潜逃,害沈复因此背负了莫名巨债,家境一落千丈,陷入窘境。即便如此,芸还能强颜欢笑,不曾抱怨。她变卖了自己的嫁妆首饰,毫不犹豫。
此后,芸因各种生活压力,引发血疾,命不久矣,还在努力绣制《心经》,企图卖钱来贴补家用。沈复也是想方设法替她医病,最终不治,难以为继。但芸看到了他的努力。在临终前,她用最后的气力与沈约定:“来世再续……”
失去爱妻的沈复,竟在芸的头七召魂的夜晚,不肯避邪,留在卧室,企图与芸的魂魄再次重逢。他在召魂之夜明灭变幻的烛火中,喊着芸的名字,真诚祝祷。别人服气他胆壮,他却看到了自己对芸的情痴。
也难怪,世人皆感叹:最让人羡慕的夫妻,不是郎才女貌的夫妻,不是情投意合的夫妻,而是患难与共、风雨同舟、家庭和睦、婚姻稳固的夫妻!
结语:
真爱的烛火,终可以暖三冬,照四季。沈复用这种记述往昔点滴趣味的回忆方式,让他们的爱情实现了永恒,也为自己的爱恋,写下了完满的句号。
人常说:“一生得一心人,夫复何求?得之我幸,不得我命。”沈复用文字释然了这一心结,让自己在失去爱人的日子里,依旧能心有余温,踽踽前行。
虽说红颜薄命,但芸终不悔此生跟对了人,甚至在临终,还与之约定,来世再续前缘。对于有些人,只爱一辈子是远远不够的,一生太短。正如杨绛之于钱钟书,他们也曾约定:来世还做夫妻。
诚然,人生有不遇之感,兰杜有零落之悲。自古至今,真爱难求。遇到了,祝福你;没遇见,也不用惆怅。生活总会给予真正属于你的东西。我们只需在漫长的等待中,接纳这份缺憾,快乐地过好每一个当下,做自己喜欢的事,成为自己喜欢的人,成为那个无论有没有人来爱,都能过好自己人生的人,方不虚此生。
人生难以完美,事事如愿,就不是人生。无论你是否遇见生命中的正缘,都别忘记从不完美的存在中超越自己,拥抱这样的自己,告诉自己:一切都是历练。别怕!一如朴树《在希望的田野上》所唱:
“你的生命它不长,不能用它来悲伤。那些坏天气,终于都会过去。都会好的,都会有的……”
没有谁的人生是完美的。你的心,终将因为穿越了这些风雪的历练,收获属于自己的宁和、圆满。
【点亮在看】愿你深情不被辜负,所遇皆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