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富:你属于心理医生帮助的对象吗?
好多人问我,心理咨询一般需要多少次?我说这因人而异。又问,多数人一般来见你几次?我答只有一次。
如果你是个私人开业的咨询师(非药物治疗),而又有着足够的临床经验,一定认可我所说的是实话。国外也有调查发现,第一次交谈后的脱落率超过50%;我个人的经验和对圈内同行(吹牛者除外)的小范围调查也证实了这一点。
遗憾的是,没有人问我:这第一次见面,你都做些什么?
但无论你问与不问,我在初次交谈中首先或者是主要完成一件事,那就是:判断坐在我面前的这位来访者,属不属于心理咨询帮助的对象——求助者!
我把所有找我寻求帮助的人都称为来访者,而只有那些“主动前来求助,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那些人”才是求助者。我只能为求助者提供帮助,因为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一个成熟的咨询师应该具备区分来访者和求助者的能力;而只有咨询师中的高手才能把来访者变成求助者,并进而提供心理帮助。
我觉得,我已经足够成熟,尽管离一个高手的距离还很远。因此,当我发现那位来访者根本就不是求助者时,会在有限的时间内作出努力,如果最终还不能改变,我就向来访者说明自己的无能为力后,放弃了。
请注意,我说的是放弃而不是转介!
“转介是指当咨询中出现某些不适宜咨询的情况时,咨询师将求助者转介给其他咨询师,由其他咨询师帮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而我之所以选择放弃,不是因为这位求助者不适宜我的咨询,而是TA根本就不是求助者!
按照以上定义,求助者得具备三个条件:(1)认识到了自身的心理问题并体验着痛苦;(2)具有自己做出改变的动机而非寄希望于直接改变别人;(3)愿意为心理咨询付出时间和费用。
一位妈妈前来,哭诉儿子网络成瘾。遗憾的是,在50分钟的咨询时间之内,尽管我反复启发、引导,但是我发现这位妈妈找我的目的就是:“你就直接告诉我,如何说,我儿子才能听进道理去!”结果,我只能放弃,让她带着希望来却失望地离去。
另一位丈夫寻求帮助,说实在忍受不了妻子的反复“出墙”,并说妻子有时候都把自己的情人带到家里。我问:“当你发现后怎么办?”他答:“因为怕离婚,也为了孩子,我只好忍着。”他问:“你说我老婆是不是做得不对?”我无语,也只好放弃。
印象最深的是一位外地来的小老板,带着那已休学一年的女儿咨询。某精神卫生机构给出的诊断是“社交焦虑”。问我治疗大约得多少次,我说先按一个治疗单元12次设置。他知道一次治疗至多也就1个小时,就坚持说:“我把这12次的费用一次付清,你可以一天给我女儿治疗6个小时,用两天完成这一个治疗单元。”我反复解释没有用,最后还是只见了那次面后就了事。
千万不要以为我举的例子极端。其实,在那个庞大的寻求心理帮助的群体中,真正的求助者并不多。面对这种不是“求助者”的求助者,有经验的咨询师既不要感到无能也不要无奈,因为TA们根本就不是心理咨询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