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顶「最美圣母」光环,还干不过两个卖萌路人
如果你想买件天使造型的首饰,
只需要在网上逛十分钟,
就会发现大部分商品,
都长一个模样。▼
OK记住这个撑下巴的小天使,
在未来很长时间里,
他都会阴魂不散的一直出现在你周围。
因为但凡和天使有点关系的东西,
哪儿哪儿都能见到他。▼
抖音特效和摇滚乐队The Cure专辑封面这位被卖家称作,
原宿风浪漫主义巴洛克土酷小天使,
的神奇宝宝,
其实是出自文艺复兴时期名画,
《西斯廷圣母》。
作者是拥有国际认证的,
十级「画圣母」专业户 拉斐尔老师。
所以这俩全天下最正宗的小天使,
当初连个主要角色都不是。▼
Sistine Madonna这幅布面油画创作于1514年,
高265厘米,宽196厘米,
现收藏于德国德累斯顿茨温格宫大师馆。
大概这么大▼
画中人物不多一目了然。
抱着圣子耶稣的圣母玛利亚,
正缓缓向我们走来。
阵仗感觉跟咱们的观音大士差不多,
都标配一男一女两个跟班,
只不过圣母抱的宝宝观音抱的瓶瓶。▼
观音座下童子龙女和红孩儿当时29岁的拉斐尔,
刚完成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装修订单。
为教皇在梵蒂冈家中的书房,
添了几幅装饰性墙画。▼
活儿干完后教皇相当满意,
立马又追加了一份订单。
请拉斐尔为皮亚琴察地区一所西斯廷教堂,
画幅祭坛画,
纪念教皇28年前去世的叔叔,
也就是上一任教皇。
《西斯廷圣母》的名字,
就源于它最初存放的这座教堂。▼
意大利皮亚琴察地区的西斯廷教堂画中虔诚跪地的老人家,
是公元3世纪的罗马主教,
「西克斯图斯二世」,
用来放画的教堂就是为了纪念他修建的。▼
这位西老二比拉斐尔早生了一千多年,
算是半个传说中的人物。
当年罗马皇帝打压天主教,
下令将信教的公职人员一律斩首。
但西老二偏偏命硬学不来弯腰,
宁可砍头不愿低头,
是最早一批,
为了坚守信仰被处死的教徒之一。
放到现在就相当于你偶像,
当年小透明时期被人疯狂抹黑,
有个元老级真爱粉宁愿被打都不脱粉,
坚持默默守护。
如今偶像终于一朝翻身,
那这老粉的地位自然也是水涨船高,
比后头来的新粉肯定金贵多了。
同样金贵的还有右边的女粉代表,
和西老二差不多时期的女教徒圣巴巴拉…
……小魔仙?
传说这位小魔仙是个富家女,
因为不听话被她爹关在一座塔里。
虽然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但小魔仙每天都坚持祈祷,
终于得到主的回应入了天主教。▼
后来她爹逼着她嫁人,
小魔仙不愿意,
老父亲一怒之下把她告到了官府。
青天大老爷啊,
我闺女公然犯法信仰天主教,
还不结婚。
三天两头跟我顶嘴,
还不结婚。
这倒霉孩子我不想要了。
说完亲手砍下了闺女的头。
作为女性殉道者的代表,
小魔仙经常出现在圣母画像里。
为了方便观众辨认,
画家们通常会贴心的画个魔仙堡…
…高塔在旁边。
拉斐尔在《西斯廷圣母》中,
也给小魔仙画了个塔,
虽然小了点不过心意到了。▼
其他画作中的圣巴巴拉有时候场景条件实在不允许,
或者出场人物太多确实没地方画塔,
画家们也会灵活变通一下。
比如说就简单粗暴的,
安排小魔仙托个塔。▼
接下来,
♪ 登登等灯~凳等等灯~♪
画中脚踏一彩祥云,
抱着宝宝迎面向我们走来的,
就是今天的女一号:圣~~~~~母。▼
她身穿珊瑚红连衣长裙,
外搭雾霾蓝撞色披肩长袍,
肩部低调金丝刺绣衬托出华贵气质。
配饰方面选用米白色纱巾,
搭在胸前营造慵懒风情,
金丝双线条纹与上衣细节呼应,
提升造型整体感。
简单好用的穿搭小心机,
建议各位集美拿小本本记下。▼
红蓝配色是圣母造型中的经典款式,
拉斐尔尤其喜欢这么搭。
其中红色代表的是爱、奉献与救赎,
蓝色则代表神圣与纯洁。
但最重要的原因,
是这两种颜料都特别贵,
一般人根本不配。▼
不同画家笔下的圣母虽然造型选择上比较Old School,
但拉斐尔绝对不是守旧派。
他在这幅画里玩儿的前卫创新,
全都集中在圣母子脸上。▼
在这之前的几百年里,
艺术创作一直是围绕宗教主题。
圣人们个个顶着张面瘫脸,
婴儿看着跟退休大爷一样老成。
这种所谓的「神性」,
在世人眼中才是美的最高境界。▼
文艺复兴之前的圣母圣子而「文艺复兴运动」从某个角度来说,
就是为了把审美标准重新拉回到人身上,
表现出人性的复杂与真实。
拉斐尔画中这对圣母子,
就属于标准的「文艺复兴style」。
娃娃脸圣母完全没有同行们的强大气场,
反倒像每个人身边都会有的那个,
说话温温柔柔的姑娘。
肉嘟嘟的圣子虽然淡定翘着二郎腿,
但满脸写的都是,
「我有点怕可是我还能忍」。▼
圣母仿佛预感到孩子将会经受苦难,
表情有些悲伤和不舍,
但向前迈步的姿态却十分坚定,
因为她知道一切都是为了救赎世人。
拉斐尔将两种看似矛盾的特质结合在一起,
成功塑造出一个真挚而坚毅的母亲形象。
在一众高冷霸气的圣母之中,
显得格外亲切动人。
画作上方有两扇撩开的帷幔,
关于这一设计的意义,
研究者们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
其中比较有意思的说法,
是法国艺术史学家Daniel Arasse,
在1992年一篇论文中提到的。
听起来可能有点扯,
但画中的帷幔可能是在隐喻上帝。▼
天主教有个传说中的重要道具「约柜」,
是用来存放另一些更重要的道具的。
约柜顶上有两个面对面的天使,
用翅膀围出了一个空间,
这个空间就是上帝所在的地方。
反正见约柜如见上帝,
功能好比中华名器尚方宝剑。▼
现在的约柜都是根据文字记录复原的《西斯廷圣母》中的帷幔,
形状就很像约柜上那两扇天使翅膀。
所以咱可以不太肯定的说,
虽然你看不见但上帝就在画里。
拉斐尔在这幅画中,
采用了稳定的金字塔结构。
这种构图原本是达芬奇最喜欢用的,
后来被拉斐尔偷师学了去。
金字塔构图的特点就一个字,
稳。
但太稳了难免有点死板,
于是拉斐尔就在画面最下方,
画了两个小天使。▼
这俩小朋友没什么深刻意义,
就是单纯作为观众代表在前排吃个瓜。
然而这样懒懒散散看热闹的样子,
放在严肃的宗教绘画中,
却碰撞出了一种莫名的反差萌。
而且不光拉斐尔和你觉得萌,
全世界都觉得萌,
恨不得立刻马上抱一个回家。
看来大师早几百年就发现了「萌经济」,
为可爱买单的冲动,
就是人性啊。
其实《西斯廷圣母》中的帷幔,
还有另一层作用,
就是充当天国与人间的分界。
圣母身后看似一片虚空,
实际上挤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天使。
但是这些小天使……
都…没…有……身子……
他们的正式叫法是「基路伯」,
一种跟天使设定差不多的生物,
现在也被理解为是天使的一个类别。
但这种天使显然长得更有个性,
通常都是头加翅膀没有身子。▼
圣母身后的都是基路伯当时的宗教绘画在描绘天堂时,
特别喜欢在背景放一堆基路伯天使,
就像十多个头在天上飞,
场面十分之诡异。
甚至有些时候不知出于什么理由,
就像拉斐尔一样,
干脆连翅膀都省略掉了。▼
前面讲到《西斯廷圣母》这幅画,
是教皇尤里乌斯二世,
为了纪念自己过世叔叔,
也就是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定制的。
天花板上画着米开朗基罗《创世纪》的,
那个梵蒂冈「西斯廷教堂」,
就是他修建的。▼
梵蒂冈的西斯廷教堂所以简单来说就是:
教皇尤利乌斯二世为他叔叔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订了一幅画,但没有挂在教皇西克斯图斯四世为他自己修建的梵蒂冈西斯廷教堂里,而是挂到了为纪念教皇西克斯图斯二世修建的皮亚琴察西斯廷教堂里。
现在,
将上面这段话重复十遍。
其实西老四和西老二没啥亲戚关系,
尤老二之所会把纪念叔叔的画,
挂到400公里外的教堂里,
只是考虑到这个教堂和他们家族关系铁。
而这两所教堂都叫「西斯廷教堂」,
也不是谁蹭谁的热度。
因为「西克斯图斯Sixtus」的所有格形式,
就是「西斯廷Sistine」,
所以「西斯廷教堂」本土化一下,
跟「老郭家煎饼摊儿」是一个概念。
有的小伙伴可能奇怪,
《西斯廷圣母》当初明明挂在意大利,
为啥现在跑德国去了呢。
那说来话就长了。
这幅画原本在皮亚琴察的西斯廷教堂,
安安稳稳挂了两百多年。
突然有天来了个艺术发烧友:
荷兰国王奥古斯特三世,
同时也是萨克森公国的选帝侯。
奥老三花重金买下《西斯廷圣母》,
开开心心带回了,
自己位于萨克森公国的王宫。
也就是现在德国德累斯顿市的,
茨温格宫。▼
《西斯廷圣母》现在就收藏在这里二战爆发后,
纳粹天天抢别人家的宝贝,
自然也担心别人抢自己家的宝贝,
就把《西斯廷圣母》藏在一个隧道里。
结果仗都快打完了,
隧道被一队苏联士兵发现了,
把里头的东西全运回了莫斯科。
之后十年里《西斯廷圣母》,
一直收藏在莫斯科的普希金博物馆。
直到斯大林逝世后,
苏联为了增进苏德人民之间的友谊,
才把顺走的宝贝都还给了德国。
前面聊「约柜」的时候,
提到了一篇法国艺术史学家写的论文。
在这篇论文的中文翻译版里,
说《西斯廷圣母》最早的存放地点,
在法国城市「普莱桑斯」。
这也是现在网上普遍流传的,
除意大利「皮亚琴察」外的另一种说法。▼
但是!
一幅画显然不可能同时挂在两个地方!
在古代罗马帝国城市名对照表中,
意大利文「Piacenza皮亚琴察」,
写成法文就是「Plaisance普莱桑斯」。
所以在作者原版的法文论文中,
提到的很可能就是意大利皮亚琴察!
加上尤老二订画纪念的那个叔叔,
当初做教皇的时候还得罪过法国人,
没道理跑仇人地盘纪念自己。
所以容我大胆假设一下,
有没有可能是翻译这篇论文的老师,
没有查清楚这些地名的叫法,
翻!错!了!
然后就被机智的我,
发!现!了!
当然也完全有可能,
是我毫不严谨的推理出错了。
不管怎么说,
先给各位翻译老师道个歉备着吧。
今天的「短颈鹿瞎说画」就到这里~
大师的意思表达得还不够清楚吗?
做人嘛别老那么严肃,
卖萌也是很重要的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