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一本书的缘分
去年夏天,我碰到一位欢脱的人。我们聊起「看书」这个话题,他说,「我不喜欢看书。我喜欢运动,喜欢跑步。之前我看过一本书,村上春树的《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
后来?就没后来了。我最近在读村上春树这本书。
在我读大三、大四的时候,村上春树在同学中间火得一塌糊涂。而且村上春树又能写,好看的书太多,像《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这种流行小说,早已不在他们谈论的范围之内了。
「跟风阅读」这事儿,我很早就戒掉了。阅读和写作是我精神独立的重要组成,他们给了我极大的自由和满足。
一直觉得「交流读书心得」行为本身有些搞笑,可分享是天性,不可违。这次借书中的几段文字,聊聊我关于做事的几个看法。
1、知晓生活百态
要做成一项事业,有三个因素。「知晓生活百态」这是第一个。
村上春树在开头说,
我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表达得准确一点,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
比起同什么人一起做什么事,我更喜欢一个人默不作声地读书,或是全神贯注地听音乐。只需一个人做的事情,我可以想出许多许多来。
我觉得这两段被大多数人误解了。因为在他真正独处之前,他和生活就有了亲密接触。
虽然如此,年纪轻轻便结了婚(结婚时22岁),我渐渐习惯了和别人共同生活。大学毕业后经营一家饮食店,认识到了与他人相处的重要性。
回想起来,从二十岁到三十岁的十年当中,我的世界观发生了不小的变化,在做人方面也有了一些长进,从四处碰壁之中学会了生存的诀窍。倘若没有这算得上艰难的十年的生活体验,恐怕我就不会写什么小说了,即使想写也写不出来。
他举债开了这家饮食店,经营3年。也就是说,在他成为职业作家、拒绝应酬之前,他已在服务行业干了3年。而且,债务也已经还得差不多了。
还有什么能比服务行业更能让人观察生活百态?一个人的生活积累,就是他写作的素材和底色。
在小说这一容器中尽力改变它的姿态和形状,将它当作故事的一部分释放出去。
2、竭尽全力
三十岁迫在眉睫,依然逼近不能再成为青年人的年龄。于是乎我下了决心:写小说!
老实说,这种不安现状、突下决心的情况,几乎每隔一阵儿就会在我们每个人身上出现。但村上春树是怎么做的呢?
经过深思熟虑,决定将店铺暂且关门歇业,花上一段时间专心致志写小说。
你可以认为他是勇敢走出自己的舒适区,但他自己是这么说的:
然而,渴望写出一部气势恢宏、内容坚实的小说,这种心情却越来越强烈。
无论做什么事,一旦去做,我非得全力以赴不可,否则不得安心。
竭尽全力还是干不好,就可以心安理得地撂开手了。如果因为三心二意以失败告终,懊悔之情只怕久久无法拂去。
于是,他不顾周遭的反对,将店铺的权利悉数转让,专心致志执笔写作长篇小说了。每一种勇气都值得歌颂,给过去的生活摁下停止键,开辟新的航线,就算失败,也是勇者。
全力以赴。我还品出了另一层意思,大多数普通人也许只有尽全力的情况下,才能在一个领域取得一点儿成就。一条唯一的路。
3、天赋
天赋放到第三点,因为这点不得不说,却又没啥可说的。
村上在经营店铺时,利用工作间隙,每天摊开稿纸断断续续地抽空写上半小时、一小时,写成了《且听风吟》和《1973年的弹子球》。这两本书都获得了芥川奖的提名。
这是他第一次尝试写小说。在他写了第三部小说《寻羊冒险记》之后,他说
我有了某种感触,觉得找出了自己的小说风格。
我知道自己体内沉睡着未经挖掘的矿脉,也坚定了信念:“如此下去,日后我也能当好小说家。”
这天赋确实没得说。
知道生活的模样,做事全力以赴,再加上一些天赋,日子无论怎么过,也差不到哪儿去。
关于执行力和提高效率。
村上春树在刚成为职业作家那会儿,
一天要抽六十支烟,手指熏成了黄色,浑身上下都发散出烟味。
为了保持身体健康,控制体重,他戒了烟,选择跑步。「戒烟」和「跑步」都不是轻而易举就做到的事,但他写的时候,语气平淡,篇幅很短。
此外还戒了烟。每天都跑步,烟便自然而然就戒掉了。
关于提高效率,
清晨五点起床、晚上十点之前就寝。在清晨的几小时集中精力完成重要的工作。随后或是运动,或是处理杂务。日暮时分则悠哉游哉。
我大体依照这个模式度日,直至今天。拜其所赐,这二十来年工作顺利,效率甚高。
固定一个模式,没有新奇、刺激,没有意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看似慢,实则最快。
这是我和一本书的缘分。
2017年6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