纠正对自律的认知
一直以来,我对自律的认识是狭隘的。
我以为时刻严格要求自己,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有措施、能执行、可坚持,便是自律,但在看过一本书后才觉悟,我只是做到了自律的一小部分。
书中说的自律,是对身、语、意综合的全方位的自我管理。身是行为,语是语言,意是思想。
身体的行为和语言是由思想决定,由心来主导,同时受着情绪的干扰,如果调解情绪与思想,外在行为自然会随之改变。语言也是如此。心的本性是内在的稳定的,而情绪和感受是表面的、波动的,因此自律,更重要的是情绪上的自律。
尤其要留意负面情绪的影响。首先要觉察,观察它的缘起,它的破坏性、欺骗性何在。负面情绪有一个累积的过程,完全有办法克制、削弱和化解。如果不去处理、听之任之,它再次出现时能量会更强大;如果一直不处理,它就会挤走其他情绪,使自己的情感世界成为它的天下。到那时,负面情绪占主宰,行为和语言上必然会有偏差。
所以,要对自己身上显现出来的负面的东西时刻保持敏感与警醒。认真对待负面情绪的出现,及时分析处理,使之只是短暂存在,不会破坏内心安宁,行动和语言才会保持常态。
自律的另一方面,是不让自己沉浸在对人对事的无益的想象中。我们经常劝告别人凡事想开点,事实上自己做到都难。经常的是无意识地强化对一些事和情绪的负面认知,编故事,夸大和加重感受,让自己更难过。
比如,制造焦虑的最好方式是隔着屏幕交流。一句话发过去,对方没回复,就琢磨是不是他(她)烦我了、不喜欢我了、对我有意见有看法了,是故意不回复吧,要不就是他(她)出现啥不好的情况了等等,于是或沮丧或生气或悲伤或后悔不已,越想越难过,心里很是不痛快。实际上对方只是当时太忙没顾上,或者就没看到信息,或者看过忘记了,或者不清楚该怎样回应才能不引起误会,延迟或不回复而已,也可能确实不重视不想回复。自己的种种猜测平添烦恼。
情绪是会感染的。自己不痛快总会表现出来,周围的人就会受影响,踢猫效应在生活工作中一次次被验证。久而久之,家庭氛围、工作氛围很压抑,气场变化了,谁会舒服?没有人觉得幸福。
远离愤怒、傲慢、贪婪这些负面的影响,让自己幸福、让他人舒服,就需要自律。不否定自己的情感和情绪,允许和接受一切的发生,积极面对、谨慎处理,才能在行为和语言上不过激,不会伤害自己和他人,不给自己与他人带来麻烦。
反思自己。我引以为豪的“自律”做得并不到位,学习与工作中的种种自我约束还算可以,但在思想、情感、情绪的把控与处理上还是有些问题。
当我把自己的情感、情绪表达出来时,可能有些强加于人,未曾顾及别人的感受;我只考虑到解决问题、让自己内心不再挣扎的时候,对别人不公平,实际上很有可能对人造成困惑和伤害。我有些自私了。我该庆幸自己遇到的是善良的、心胸宽广的、有气度的,如果是居心叵测或者非常反感态度强硬的呢?到那时该如何收场,被伤害的又是谁?
自警、自省、自律、律己,路漫漫,希望自己尽力做到对己对人都有一个善意的开始,愉快的继续,完满的结局......
世上有两种最耀眼的光芒:一种是太阳,一种是我们努力的模样。
网图,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