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有意思的文章心理

网络民主的破灭:极端内容如何一步步操纵我们

2018-07-31  本文已影响126人  极小光

简评:与流行的看法相反,我们现在听到的声音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研究表明,大多数人不会生活在社交媒体的「回音室」中,那么为什么全球的政治仍然如此分裂呢?

21世纪初,当许多评论家还惊叹于网络的自由与民主前景时,美国法学专家桑斯坦(Cass Sunstein)已提出了严重警告。

桑斯坦认为,网络这片虚拟的「美国旧西部」可能令我们打破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及地缘障碍,对世界的看法更加公允,但也有可能建立新的壁垒,因为想法类似的人会聚集抱团,观点一致,并只从相同渠道获取信息。他写到 —— 虽然有数以百万的人在使用网络扩展眼界,很多人却恰恰相反,根据自己的利益和偏见创建了一份《我的日报》(Daily Me)。

他们生活在「回声室」里(echo chambers,比喻在人际交流过程中,只承认或接受与自己观点相近的回应),导致一国政治更加分化。

之后的评论家也同意这个观点,同时指出科技平台本身也会加剧不同群体间的分歧。举例而言,Facebook 和 Twitter 可能发现你更容易点开《纽约时报》而非《每日邮报》的文章,那么就会优先向你推送前者。

评论家经常批评社交媒体分化了人群

渥太华大学的杜波依斯(Elizabeth Dubois)说 —— 这样做是因为信息量太大,你不可能全都浏览,这其实很有用,但你确实就待在一个泡泡里,只收到这个平台或公司认为适合你、符合你需求的信息。

如今,「回声室」和「过滤泡」(比喻人为过滤信息)的危险已被视为老生常谈,这解释了民意为何分化严重,往往导致大家严格按照党派站队表态。希拉里·克林顿近 78% 的选民都支持「黑人的命也是命」(Black Lives Matter) 运动,而特朗普 (Trump) 的选民中支持率仅 31%。

「回声室」常被看作政治分化的主要原因

但这是因为盲目的网上行为,还是有更微妙的因素在起作用?

阅读习惯毋庸置疑会塑造我们的政治观点,现在还不能确定有的放矢的广告对选民行为有多大影响,但最近一些研究认为回声室和过滤泡的影响被夸大了,值得关注。

牛津大学的弗莱克斯曼(Seth Flaxman)与同事们发表的一篇文章研究了美国 5 万用户的浏览历史。按照一般的看法,社交媒体及搜索引擎用户倾向使用比较极端的新闻来源 —— 譬如浏览布莱巴特新闻(Breitbart,较极端)而非福克斯新闻(Fox News,较中立),因此观点也就更偏激。

但现实与上述有关网络回声室和过滤泡的一般看法相反,两人调查的浏览资料发现,互联网用户浏览反对意见网站的可能性反而更高,媒体涉猎范围总体更广。

弗莱克斯曼目前任职于帝国理工学院,他发现出人意料的是,虽然你直接浏览的网站也就是平时会看的一两个,例如 BBC 和 CNN,但社交媒体因其特性能让你接触到许多其他信息源,增强你获得的信息多样性。

由于研究数据都是 2013 年的,所以现在情况可能会有不同,但皮尤研究中心 (Pew) 对 2016 年美国总统大选的调查也证实了他的看法,大部分人在社交媒体会收到各种观点的推送。渥太华大学杜波依斯的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很多人已经在寻找跟自己观点不同的新闻来源

杜波依斯的研究以 2000 名英国成年人为样本,发现大部分人已经突破了政治舒适区,主动寻找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新闻来源。按照杜波依斯的算法,只有 8%的受访者在媒体多元化方面得分过低,他们只浏览一两个新闻媒体,缺少其他新闻视角,有活在回声室的风险。

杜波依斯强调,即或 8% 也是个「令人担忧」的数字,但已经比很多专家的预期低很多,现在大多数人都清楚反对一方对当前议题的想法。

当前也有证据表明,浏览更多元的新闻来打破回声室和过滤泡出发点是好的,但也可能引起逆火效应(错误信息被更正后,更正的信息与人原本看法相悖,反而加深人们对原本错误信息的信任)—— 结果是加剧而非减少政治上的偏激。

按照这个思路,杜克大学的贝尔 (Christopher Bail) 领导团队研究了 1600 多名 Twitter 用户的政治观点,之后请这些参试者关注一个「机器人」,这个机器人帐号会转发不同政治党派有影响力人物的推文。

超过半数的参试者关注了机器人,但在同性恋权利这类争议上非但没有变温和,反而坚定了原有观点。(对共和党影响更大,他们变得更加保守,而民主党的态度基本没变。)

许多心理学理论可以解释这一现象。

其中一个是社会心理学的「动机性推理」,指在认知过程中主观动机导致的认知失调。大量研究表明,人非常依赖自己的政治属性,会投入大量认知资源来驳斥异己之见,从而更加坚定自己的想法。

同样的,语言学研究也显示,共和党用户越多接触到较自由派的观点时用词会越情绪化。贝尔表示,我们发现他们对自由派意见领袖的负面情绪升高,尤其是应对过程中的消极感受增强,所以我们认为存在动机性推理。

一项研究发现,奥巴马的支持者表达种族主义倾向观点的可能性更高

另一种解释源自心理学的「自我纵容」现象 —— 这是一种无意识行为,一旦我们在某种情况下表达过开放兼容的态度,自我道德信心增强,就无意识地以为今后自己有权发表偏见观点。譬如 2008 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奥巴马的支持者后来表达出种族主义倾向观点的可能性反而更高。因为在 Facebook 或 Twitter 上听到过一些反对声音,人们可能就觉得自己有权更加坚定已有观点。

贝尔说要小心那些意见领袖的转发,这些人也许距离普通 Twitter 用户很远,大家并不怎么喜欢「精英」,所以比较温和的人发信息是否同样会有逆火效应,还有待证实。

这些都说明,不同于回声室的观点,网上政治言论问题跟我们听取的言论范围并无关系,而主要在于我们对言论不自觉的反应。正如社会心理学家 Jonathan Haidt 所言 —— 人们对反对方的态度,怎么看都是更强的敌意。

在网上的匿名交流方式似乎也令人更易动辄去驳斥他人,这让讨论氛围变得更加剑拔弩张。

杜波依斯说:“社交媒体中回声室(的影响)被严重夸大了,但并非没有其他因素加剧政治分化。”

消除网上不和谐的一个办法是向孩子和年轻人教授媒体素养

有关研究也不否认存在蓄意操纵用户的社交媒体,及对之后政治事件会产生影响。譬如《科学》杂志最近一项研究证实,虚假消息的传播速度远远超过来自可靠信息源而且已被证实的消息。杜波依斯表示,可能大多数人不用担心被困在回声室里,但他们还是会成为为特定广告或错误信息的目标。

消除网络不和谐没有捷径,我们需要能更聪明地评估新闻来源,需要持有基本的批判思维和争论中辨别偏见的方法。互联网即将迎来 30 岁生日,但要找到畅游网络的最佳方法,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原文链接:The myth of the online echo chamber
推荐阅读:对孤独的五大误解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