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及我们的未来——解读《生命3.0》
《生命3.0》的作者迈克斯·泰格马克本行是一名物理学家,但他却对对人工智能有着浓厚的兴趣,甚至还创建了一个名为“未来生命研究所”的非营利性组织,其中还笼络了马斯克、霍金这样的大佬。这群人对人工智能进行了一系列深刻的思考和研究。这本书的核心内容是探讨人工智能与人类的关系,但并不局限于常规性的技术讨论,而是上升到了社会学和哲学的高度,也许正是这一点引发了各领域世界性的热议。
智能与生命体息息相关,书中对生命定义是:一个能保持自身复杂性并进行信息复制的过程。生命在本质上是一个进行信息复制和处理的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按照这个标准,生命的范围显然不仅极限于碳基生物,可以扩展到任何一种形态。由此作者把生命的形态划分为三个阶段:
1.0生物阶段:硬件和软件都依靠进化得来,不能随意改变。如单细胞动物,微生物等。
2.0文化阶段:硬件条件依靠进化,但软件能够通过学习获得升级。最典型的代表就是人类,人类的机体功能很难突破先天的限制,但是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意识。
3.0科技阶段:能够自己设计硬件和软件,并主宰自我命运的。人工智能的硬件可以通过设计制造,软件更是具有无限升级的功能,是当之无愧的生命3.0。
作者认为,生命3.0很可能在一个世纪之内出现,由于在硬件和软件上都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人工智能除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进步和便利之外,也带来了前所有未的挑战。
书中详细列举了当前对人工智能持有不同态度的三个阵营:
1、技术怀疑主义者:创造超越人类水平的通用人工智能非常困难,甚至永远不可能实现,现在担心这个问题是杞人忧天。
2、数字乌托邦主义者:生命3.0很快就有可能实现,并且完全欢迎它的到来,这是宇宙进化的自然结果。
3、人工智能有益运动支持者:生命3.0有可能在21世纪内实现,这是人类历史上一次重要的技术升级,但不一定会带来好的结果,必须进行艰苦的人工智能安全性研究。
智能一直是个界限模糊的概念,作者认为智能只是一种完成复杂目标的能力。它并非人类独一无二的禀赋,任何能完成复杂目标的事物,都可以视为具有智能。以2016年Alpha Go在短时间内通过深度学习,轻而易举地击败人类围棋冠军为标志,人工智能的崛起迫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身在历史和宇宙中的地位。许多人意识到:人类并非这世界上最聪明和独一无二的存在,进而放弃“人类中心论”。书中写到:“即便没有人工智能的出现,人类也应该学会更加谦逊。毕竟固执傲慢和自命不凡,认为自己比其他存在更加优越,让我们在历史上招致很多悲剧。”
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让我们喜忧参半,人类究竟是打开了一扇新的智慧之门还是一个潘多拉魔盒?我们不得而知。如何让人工智能造福人类并一直友好相处不仅是一个技术问题,更是一个伦理和哲学问题,我们需要做的还有很多很多。一直以来,人类之所以区别于其他物种的根本原因在于我们拥有意识,有意识的生命是宇宙中的伟大奇迹。而让更多——无论以什么形式存在——的生命散播遍宇宙的角落,无疑是人类对这个宇宙做的最有意义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