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与思想国学与历史读书札记

《道德经》品读——第八章

2019-01-23  本文已影响15人  爱琴海ai读书
《道德经》品读——第八章

【写在前面】

忘记在哪里看到过这样一句话,说《道德经》在世界上受到很大的推崇,尤其是德国,几乎每一个家庭都有一本《道德经》。

或许这句话存在一定的夸张性,但不管怎样,它足以证明老子思想在世界上的地位,以及对世界哲学界的影响。其实,老子的这部传世经典对世界的重要性远非我们所能想象。去百度下你就可以知道,这部中国的传世经典,无论是在世界的哲学界、思想界、科学界,还是政界、企业界它都产生过而且一直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这部中国历史上首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在世界文化名著发行量上,仅次于《圣经》排名第二。

然而,遗憾的是,在我们国家似乎仅有少部分人对它产生兴趣,且以社会各界成功人士、有身份有地位的人居多。而作为一般普罗大众,则倾向于比较易懂的读物。

是的,我们之所以不选择它,或许是被它那文言形式所吓倒。其实,我很想告诉大家,当你打开这本书试着读下去的时候,你肯定会被其中引领了世界文化几千年的老子智慧深深吸引。

那么,世界有本《道德经》,这本《道德经》是我中华先人的思想精髓,作为华夏儿女的我们自然有责任、有义务让它成为自己人耳熟能详的大众读物。

所以,我想借助“简书”这个广阔的平台给大家分享这部经典。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译前语】

“上善若水。”“上善”,指上德之人,也就是有道德的人。老子在自然界中最重视水,在人中最重视婴儿,所以,常用水和婴儿来比喻道。水性柔弱不争,婴儿柔弱纯朴,这些特征正是道的最重要的特征。


【译意】

有道德的人就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道。

水处于卑下的地方,有道德的人也为人谦卑;水渊深清明,有道德的人虚静沉默;水施与万物,有道德的人也是博施而不望报;水照万物,各如其形,诚实不妄,有道德的人所言所说,也是出自至诚,绝不虚伪;水能滋养万物,清除污垢而有绩效,有道德的人清净无为而人民自然归于纯朴,也有绩效;水性柔弱,能方能圆,表现很好的功能,有道德的人施教立化,毫无私心,也能产生教化的功能;水的动静变化都能顺应时势,有道德的人一切行动也都能与时推进,随俗成化。

以上都是有道德的人与水的相似情形,但其中以“不争”最重要。有道德的人就是因为不争的美德,所以没有过失,不招致怨尤。


【浅显体悟】

本章借“水”来比喻“道”。水有“利万物”、“不争”、“就下”三大特性,而老子特别着重于“不争”,因为“不争”是“利万物”和“就下”的基础。

细想一下,人类在进化过程中似乎和“水”的特征背道而驰。“水往低处流,人往高处走”是我们从小就明白的道理,它是教育我们做人要有志向,要为着心中的理想不断奋斗。所以,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人,始终为着这个信念持之以恒、顽强拼搏。这本是一个好的现象,值得提倡。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在我们拼搏、奋斗的过程中,不要迷失方向,更不应该丢下谦虚、仁爱的原始美德。

人应该从自然界当中的“水”身上体察美德,去唤醒本性中原始的美。


【题外话】

说起来,自己感觉挺惭愧的。《道德经》是我国的传世经典,其内蕴含的东西精深似海,对我而言,全然没有解读它的能力和资格。这也是我为什么在标题上特意用了“品读”二字。

然而,虽是品读,却仍少不了解析。所以,我尽可能的参考其他类似书籍,在其精准见解的基础之上再稍作加工整理,也斗胆多多少少的夹杂了些自己粗俗的体悟。

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对《道德经》体会的更深刻些,在深入中多学习些东西。以此来提醒、鞭策自己不忘先人的智慧,永尊圣贤的教诲。

而公开发布更是希望更多的有此需要的小伙伴,可以陪我一起丰富精神世界,一同进步,一块成长。

《道德经》品读——第八章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