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

冈仁波齐:被错怪的经典

2018-11-11  本文已影响3人  575bf4a9aeb7

写在前面

看这部电影之前,我上知乎、豆瓣,搜索过它的短评,发现反对的声音非常之多,主要谴责其“不尊重他人信仰”、“消费信仰和宗教”,以及认为“朝拜是愚昧的行为”。但我想要说的是,我在这里,还看到了“理性”。

影片背景

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一群普拉村的村民,各怀希望,历时一年,跪拜2000多公里,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的故事。在藏传佛教中,西藏的神山有千百座,而冈仁波齐是最伟大的一座。平常年份,朝圣者来此转山一圈,可洗尽一生罪孽;转山十二圈可在五百轮回中免下地狱之苦;转山百圈可在今生成佛升天;而马年是释迦牟尼降生的年份,若于这一年转山一圈,则可增加一轮十二倍功德,相当于常年的十三圈,可消除深深业障,积累无量福德。

从古至今,有无数笃信佛教之人,以独有的磕长头的方式,俯仰于天地之间,向圣地跋涉。而比起视其为一“群”教徒,我想,我们更应细细体会他们作为一个个鲜活的人的价值和力量,他们是一条条鲜活的血肉之躯啊。没有血肉之躯,何来朝圣之举;没有风尘仆仆,又何来朝圣之途。

【一】赎罪和希望

每一位向圣山跋涉的圣徒,都有着自己的心愿。

最长者杨培,七十二岁,一生未走出大山,在垂暮之年,想要替自己,也替已逝的兄弟,完成一次朝圣。

朝圣队伍的掌舵人,尼玛扎堆,四十八岁,沉稳历练。14年春节将至时他的父亲去世了。老人一生的心愿是做一次朝圣,他悔恨不已,所以他决定带上叔叔走上朝圣之路。

色巴江措是属马的,他的妻子次仁曲真怀孕也将近半年了,二人准备为孩子祈福,并在路途中生产。

扎西措姆是一个天真的九岁的孩子,第一次离开祖母。年龄虽小,但信仰的坚定不输于任何大人。我对她答应去朝圣时这个腼腆又期待的眼神记忆深刻。

达瓦扎西是一个渴望远方的十七岁少年,用瘦弱的身躯第一次丈量走出大山去拉萨的距离,感受大千世界的迷人。

仁青晋美是一位三十二岁的父亲,2012年家中扩建新房,突发事故,致使两死一伤,从此一蹶不振,债务缠身。这次一家三口为两位死者和自己的命运而朝圣。

江措旺堆,三十五岁,屠夫,腿有残疾,家庭一贫如洗。他平时靠杀牛来换几个酒钱,这使他的心头更添罪恶。为了洗清罪恶,戒酒朝圣。

【二】信仰的力量

朝圣对于一个信徒而言,是可以一生去认真对待的神圣之举,甚至可以说,超出“苦行”意义上的朝圣之旅是将个体生命之旅推向极致的唯一途径。历时一年,跪拜2000多公里,去拉萨和神山冈仁波齐朝圣,这本已经是对人的力量的极致发挥,更是信徒们以血肉之躯对信仰的力量的铮铮印证。

在风雪中

山体滑坡

在水洼中跪拜 

【三】人性的闪耀

看这部影片,我时时都在倾叹藏民的热情和善良,影片开头有人要磨青稞,跟主人说一句就可以自己进屋了,在朝圣路上,达瓦扎西要借柴火,只跟陌生的大姐说一句,“要点柴火”,大姐就直接领他去后院拿柴火。这样的信任,是城市里生活的人很难体会到的。

还有在朝圣路上萍水相逢的陌生人,有正在忙着建屋的,也有同样赶路朝圣的。这个世界太大,每一秒钟,都有人在忙碌,在做着你想得到的或想不到的事情。

唯一能够减轻负担的卡车被撞翻了,他们却没有让肇事者负责,而是担心对方乘客安危。这在他们是一种平常思维的习惯,他们习惯了虔诚、付出,并且忍受了太多生活中的不便和苦难。

影片还有一个细节,在山体滑坡的时候,仁青晋美没有自己跑开,而是扑到小扎西措姆身上,以至于腿部受伤。仁青晋美不是什么圣人,他甚至不识几个字,事后在帐篷里他对自己腿伤了感到很难过,不由得想起自己命运多舛,然而都没提起受伤原因。

虽然影片对于人性的处理很不立体,只凸显了人性中至善的一面,我想这与题材的敏感度有关,但不得不说,这部影片代表着导演张扬对生活的执念。

【四】平等:对生命的敬畏

这一点是我在影片中最有感触的一点,我目力不够,心力也未足,比起宗教、政治、经济这样的庞大的题材,我更容易感动于一点一滴。令我感到欣慰的是,导演张扬也不露声色地,用一个个无比平凡的细节来歌颂着生命的可贵。影片中有三次产子,分别是羊、牛、人,不动声色之中,众生的平等,母爱的共通,引人深思。

母羊产下小羊羔

牦牛产子

丁孜登达出生

还有对毛驴的尊重

还有一次对爬虫的关注,这短短的一个镜头,各有理解吧,他还没有从地上爬起来,他们的卡车就在前方发生了事故。

【五】理性:对宗教的怀疑

导演张扬对藏传佛教抱有了最大的尊重和敬畏,但这种敬畏和无条件信仰是不同的。导演实际上,在尊重的同时,表达了旁观者的理性怀疑,还站在信徒本身对宗教提出了问题。可以说,这一点导演在影片中处理的非常巧妙,但我们却只看到了影片中重复十余次的纪录片式的跪拜,从而误以为导演在消费藏民信仰。

首先,是信徒对于自身所受苦难的不解。有一幕,仁青晋美对自己腿伤了感到很难过,从而想起自己命运多舛。他感到不公,和疑惑,为什么他家中祖辈都为人正直,这些灾祸却偏偏会降临到他们头上,俗话说“头上三尺有神明”啊。这个问题可谓是字字锥心了。

主持大局的尼玛扎堆对于仁青晋美的困惑所做的回应也引人深思。

然后,是通过一首广为流传的藏族歌曲表达了底层人民对于差别的无奈。

最后,导演跳出角色,通过长者杨培讲述的故事,来让旁观者感受逻辑上的奇怪。故事里说,捕猎为生的猎人每日都将捕到的鹿分给山中修行的仙人,若当天山中未捕到鹿,还要特地越过悬崖去找鹿。然而,在他越悬崖的过程中他掉进水洼了。杨培用这个故事告诉后辈们要注重心灵,如果磕头磕肿了,就代表虔诚、善良。

不得不说,导演将这些心思埋伏的太深,我想,或许几位藏民在拍摄的过程中甚至都未感觉到。这不是亵渎,相反,我认为不信教者对于宗教保持怀疑但却依旧尊重反而更为难得。我在学校认识了一群非常好的基督教朋友,我告知其我并不是教徒,但他们也欣然接受我参与进他们的各项活动,并无芥蒂。我深深记得一位教徒对我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上帝,在世界各处,在自己的心灵。每个人都有得到救赎的方法,上帝荣耀谁,其实也是自我的荣耀,因为我们不是全能的,所以我们不是上帝,但‘上帝之路’是相通的。”深受教诲。

写在后面

带我做课题的老师曾经教导过我们,知识永远是相通的,无论进行创作,还是学术研究,亦或是生活中的点滴,都要用心观察,用心学习,只有立足于实际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冈仁波齐》这部电影就让我想起了老师的话。导演张扬近几年像是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在西藏与藏民们同吃同住,而拍摄这部影片更是跟拍了一年时间。所以,会有观众认为这部电影只是满足大家的猎奇心态。但我想说,这展示在大家一点一滴的生活琐碎,都是导演潜心创作的心血。具体细节我就不一一例举了,大家观影愉快。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