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其实我不认识你
上次的推文中,
虽然弄清楚了兵马俑的来历,
但脑中的迷雾并未消散,
因为有关兵马俑的秘密,
实在是不计其数,包罗万象,
由它展示出来的古代世界,
就连顶尖科学家,也会惊讶得目瞪口呆。
![](https://img.haomeiwen.com/i3403455/f8ba976e1bad4eed.jpg)
Ⅱ
真的没有一张重复面孔吗?
你我皆知,秦始皇陵兵马俑千人千面,没有重复面孔,
但是否有人真的验证过?
在新西南,一位面部识别专家就做了这件事。
他使用的工具叫做NeoFace,
目前世界上最好的面部识别软件,
已经被全球各国广泛采用,
边境、监视器、移民局、警察都在用,
几乎不会出现差错。
![](https://img.haomeiwen.com/i3403455/856f957789352ed5.jpg)
专家将100张兵马俑照片输入系统后,
一场现代科技与古代匠人的对决正式开始,
在场每个人都像第一次恋爱般紧张又兴奋,
直勾勾盯着电脑屏幕,
一边期盼被古人智慧彻底折服,
一边又希望挖出点漏洞,
引发一场全世界的口舌之战。
叮......一个声音打破了沉默,
NeoFace不负众望,得出结论:完全没有重复。
每一个兵马俑都很独特,
中间发现两张相似的面孔,
都有丰满的下巴,线条相近的嘴唇和鼻子,
但眼睛、眉毛很不同,
因而得出结论,兵马俑的确称得上千人千面。
然而,这么浩大的工程量,
这么繁复,不能规模化复制的兵马俑,
究竟是怎么完成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3403455/d6ff89a1ffa70d0c.jpg)
在今天的兵马俑坑附近,有许多仿制工厂,
他们采用模具、烧窑烘烤的方法,
一年也就生产200多尊真人大小的兵马俑,
而从秦始皇下令建造兵马俑到驾崩,仅11年时间,
就拿目前出土的约8000尊兵马俑来计算,
古人平均每年要完成700多尊,
而且每一尊都不相同,因此不能采用模具,
这放在现代来说都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古人是否有更先进的技术?
![](https://img.haomeiwen.com/i3403455/d9f86ed9464c11d6.jpg)
通过对兵马俑内部结构的研究,
专家发现古人采用了一种比模具效率更低的方法:盘塑,
即是把粘土连续打击变软做成条状,
一圈接着一圈,从下至上盘起整个身体。
光是想起来,盘塑就是非常费力的,
为了验证这一方法真的很费力,
仿制工厂和现代雕塑师联合用盘塑方法制作兵马俑,
结果花了一个月才做好一尊,
雕塑师更是感叹:“太佩服古人了,我刚开始做的时候倒了三四次,真的很难想象古人的技艺有多好。”
显然,古代工匠并没有什么先进技术,
有的只是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手艺,
以及不成功便成仁的觉悟。
而为了完成这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他们能也只能采取最原始的办法:人海战术。
有专家研究过,
目前发现的约8000尊兵马俑上有87个不同的名字,
也就是说有87位工匠师傅负责陶俑制作,
每位师傅手下有一队助手,
估计每队助手约10人,
那么每天至少有870人在盘塑雕像,
每队每月完成一尊,每年12尊,8年就能完成8000尊。
然而即便是这样,
还是有一个终极难题无法解决。
西安的天气,
冬天低至零下,夏天可升至30℃以上,
骤冷骤热,雕像还没固化就被毁掉了,
制造兵马俑的理想温度在20℃,
这样算起来,一整年也就只有6个月可以工作,工期会被延长整整一倍。
没有高科技加持的古代,天知道工匠们到底做了什么。
![](https://img.haomeiwen.com/i3403455/fd15c11396e3050b.jpg)
秦始皇陵不远处,
现在仍然有许多依山坡而挖出的房子,
被称作窑洞,冬暖夏凉。
专家推测,也许兵马俑就是在这里制作的。
无论外界温度如何变化,
窑洞内始终维持在15-20℃,
这是大自然的恩赐,
最终成就出一个无人能及的地下军团。
![](https://img.haomeiwen.com/i3403455/5ff581aee3f50497.jpg)
Ⅲ
真的无法保存颜色吗?
大家一定见过博物馆里的秦代彩绘陶器,
同样是从地里挖出来,
陶器仍然是五颜六色的,
可兵马俑却是灰头土脸,
这到底是为什么?
追根究底起来,还是因为秦始皇太“作”。
你们想想,他始皇帝的陪葬军队,
能和那些普通陶器一样吗?
于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发明了一个绝佳的创意,
兵马俑不仅要上颜料,还得涂一层生漆。
![](https://img.haomeiwen.com/i3403455/9b519780f9414b28.jpg)
生漆是什么?
一种从漆树上采割的纯天然液体涂料,
一颗漆树长6年,才能在温暖的6到9月,获取10克树液,
涂完一尊兵马俑,至少需要25颗树的树液,
相当珍贵,非一般人能够获得,
在古代被视为最令人垂涎的宝藏。
而如此数量庞大的生漆,
只有秦始皇这样的千古帝王,才能拥有。
当然,刷生漆也有技术原因。
它防腐、耐磨、耐酸、耐热、隔水,
正好符合嬴政打造不死军团的愿望。
想法是好的,技术也是好的,
可偏偏败也败在生漆上。
研究发现兵马俑都是先上生漆,再涂颜料,
至于为什么这么做,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定论。
但个人以为,应该是为了美观,
因为生漆接触空气后会变成褐色,
如果涂在颜料之上,
兵马俑就会变成一溜的褐色,
岂不是失去了意义。
话说这个生漆,
好处是很多的,但缺点也不是没有。
在潮湿的土壤里埋了2000多年,
生漆层变得十分脆弱,
一旦出土后接触空气,生漆层就会变干缩水,
然后卷曲脱落,同时带走颜色。
这个过程很快,
几分钟、几个小时,最多一周颜色就会消失。
不过,专家们正在为这事努力,
除了想办法留住颜色,
也有科学家采用粗暴直接的方法:给仿品上色。
多年以前,中国就同德国合作,致力于拯救兵马俑的色彩。
专家根据秦时的材料、工艺、风格复原了一组兵马俑,
当多年的努力最终完成时,
专家本人也感到非常震惊,
兵马俑竟然如此鲜艳靓丽。
![](https://img.haomeiwen.com/i3403455/67a6d4a82ea4f407.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403455/0d3ff6615196f562.jpg)
真的无法想象,
一个唯我独尊的帝王,一批严阵以待的军队,一群古老而神秘的秦俑,
竟然是五颜六色的,
看起来还有点蠢萌。
这完全颠覆了我们对秦始皇、对秦朝的印象,
感觉世界观受到了一万点暴击,
所以有的人会说,还是灰扑扑的兵马俑好看。
![](https://img.haomeiwen.com/i3403455/b37e9f777b2dccea.jpg)
Ⅳ
天!它们和超导体有关
当大家还沉浸在水果军团中不能自拔时,
一个更大的秘密正在袭来。
专家研究了兵马俑所有的颜色,
结果发现有一种极不寻常,
并且给起了个名字:中国紫。
这是公元前世界上,
仅有的两种人工合成颜色之一,
另一个是埃及蓝,远在千里之外。
中国紫成分是硅酸铜钡,与埃及蓝差别很大,
这意味着,中国古人独自发明了这一颜色,
又一次刷新了世界对于古代中国的认识,
也显示出我们的渺小和无知。
那么中国紫究竟是怎么被发明的?
它又为何被兵马俑大量使用?
![](https://img.haomeiwen.com/i3403455/6a3580defe60385d.jpg)
据记载,玉在当时被视作重生的器物,
于是各国王侯贵胄都花钱请方士炼玉,
虽然没炼成,
但也得到了一种很相似的东西:中国古玻璃,
而且还有个副产品,即中国紫。
既然人们相信玉能使身体不朽,
那么炼玉时得到的中国紫,自然也不平凡,
至少在那时,只有地位尊贵的人,才配拥有中国紫,
因此用在兵马俑身上也不足为奇。
但如果你以为中国紫仅此而已,那就错了。
科学家们把中国紫碎片带到美国佛罗里达州,
这里有一个全世界最强的磁场,
45-T混合磁体的威力,
任何材料都将在这里现出原形。
在极度的低温、超强的磁场影响下,
中国紫变成单一磁波。
当温度降得更低,
磁波失去了第三维度,分离成两个独特的二维平面。
Godness!
现场一众科学家顿时雅雀无声,
只余下每人瞪大的眼睛和嘴巴。
你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
当研究从三维向二维转换,
大家是否真的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这意味着,
中国紫有助于制造更好的超导体;
这意味着,
中国紫有助于制造更高效的磁悬浮列车,
更节能的电能,更快的电脑;
这意味着,
中国紫在尘封地下2000多年后,
又一次具备了改变世界的可能。
![](https://img.haomeiwen.com/i3403455/fe3283cc78b17684.jpg)
现在我开始相信,
中国古代的方士,
其实就是现代化学家的前身,
他们制造出令人震撼的材料,
改变着那个他们熟悉的世界,
也改变着他们所未知,2000多年后的未来世界。
我也相信,
随着考古挖掘的深入,
兵马俑还会出现更多让人震惊的秘密,
为我们揭示那个玄妙的古代世界。
没有人知道古人有多牛逼,
我们唯一能做的,
只有敬仰、学习、力行。
文中图片仅为配图表达,版权属于原作者
若有不妥之处,请留言告知,万分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