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离需要刻意练习

2022-02-14  本文已影响0人  游弋的糖

今天5岁小朋友练武术的时候,我跟他说我要去上厕所,他中途见我走了,虽然眼中在包了一包泪,但还是没有哭出声来,也没有到教室外面找我。第二节课情绪好很多,完全没要求我坐在教室外,我就在他看不到的地方,好像他也没对此表示不安。

相比上次,我们答应他不离开,当他看不到时,我们就哭着跑出教室来找人。

武术教室是透明的,他以前一直要求我或者他爸爸坐在外面他能见到的地方不要离开。

我想如果你给人一个确定的结果,他其实是可以接受的,只是需要发泄情绪和时间,但是你给他一个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去的结果,他就会陷入恐惧和焦虑中,因不知道什么时候失去又会陷入担心。

最重要的是这样也会影响他的学习和成长,我在他面前就像我们上学时课桌上有一个你特别喜欢的玩具或者特别想吃的东西,况且这东西你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会失去,你还有心思听老师讲的东西吗?

对家长来说,学会拒绝孩子,反而是家长自己要学习和刻意练习的事情。

你想想很多时候是不是你受不了他的哭闹,是你受不了他的情绪,你受不了自己对此产生的焦虑。

曾经的一位心理学老师说了一句话我印象深刻:小孩子其实有了规则才有安全感。

你对他一再退让,放纵,他反而要挑战你的底线,因为他想知道边界在哪里,他的安全活动范围在哪里。你因此认为他不自觉,不懂事,得寸进尺其实未免有些不公平。

有时候我在想一件事,我小时候明显感觉到妈妈觉得我不懂事,不聪明。但是她没有教我怎么算懂事,怎么才能聪明,所以我自己觉得很无力,因为不知道怎么去改变这不好的处境。

假设你很想买什么玩具,父母只是说,或者完全不说只是无形中传递出——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的信号。

小孩子跟本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会有两个结果:我是不值得那些东西。太久了会有一种自卑和剥夺感,长大以后不敢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和人。

第二个就是反正我就是不懂事不听话的孩子,所以很多看起来调皮的孩子其实自我效能感很低。

你不去教他怎么做,反而嫌弃他没有怎么做,这样是不是很不公平?

所以我会告诉他,如果想要这个玩具,可以自己挣钱买,如果不是那么想要的玩具,努力挣钱的过程中自己就会放弃的,如果他真正的想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想要的会建立一种成就感。

我也会告诉他:“巧克力很好吃,你爸爸也想吃,只是因为他爱你,所以才把巧克力让给你的。”

而不是一言不发让给他,久而久之他觉得爸爸妈妈是没有欲望的,或者应该理所当然地让他。也感受不到这里面的情谊,等他长大你觉得他没有孝顺你,没有良心。

我想爱很简单,用你希望被对的方式去对待别人就可以了。你希望他说爱你,你就说爱他。你希望他明事理,就教他事理。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