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草诗词》学律诗重在对仗句(YW一011)

2018-03-07  本文已影响0人  李白与我握手

武汉老年大学诗词研究会《幽草诗词》撰稿。

名誉编辑:王桂芳,刘邦民。

责任编辑:张国华,向新民。

制作:张国华。

投稿邮箱:

1487774138@qq.com

《幽草诗词》学律诗重在对仗句(YW一011)

《律诗重在对仗句》

      律诗是绝句的扩展与延伸,从四句变成八句了。前两句叫首联,三四句叫颔联,五六句叫颈联,七八句叫尾联。刚学记不住这些,说一二三四联也可以。颔联与颈联需用对偶句。对偶句大家在小学就学过,也不难。要不过春节时家家门口贴的对联就是对偶句,你把那两句搬到绝句中不就成律诗了!当然又有许多规矩,主要的就是上下两句须平仄相对、词义相对或相近、结构相同,至于要写出好的句子来需要反复推敲锤炼,又有一句话送给你:“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

    下面几首诗,我们来看看作者是怎样打磨颔颈二联的。

落霞倦鸟返疏林,陈迹蒿荒不可寻。

芦酿雪飞秋影远,晚炊村隐暮云深。

长空偶尔闻鸣雁,寒泽轰然散水禽。

黄菊东篱依旧绽,惟君知我别离心。

          (文中华《晚秋漫步乡间小道》)

      颈颔二联围绕“陈迹蒿荒”四字展开,诗人善于将具体的景物虚拟化,如“芦酿雪飞”“晚炊村隐”云云;又善于将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如“长空”“闻鸣雁”,“寒泽”“散水禽”云云。二者看似矛盾实则统一,既可扩展语言的内涵,又能增添吟咏的情趣,作者纯熟的炼句技巧可见一斑。

岁至重阳梦半残,此身何处觅长安?

陶情不出琴书外,逸趣常为山水观。

菊解谦虚仍放意,溪流淡泊亦余欢。

休悲镜里容颜瘦,且喜心头疆域宽。

          (罗金华(楚蜂)《重阳感怀》)

      首联入题,检点人生得失。“岁至重阳”一语双关,既指时序,亦关年华。“梦半残”、“觅长安”,人生虽有不经意处,但抱负终未放弃,为下文的铺衍打下伏笔。颈联一反常见的二二三句式,采用二五结构,给人以新奇感,甚为难得。下半联更是可圈可点:“不出琴书外”、“常为山水观”,组成偏正+动补的多重结构,令“外”、“观”二词名物化,掩盖了词性对偶上的瑕疵,可谓匠心独到。颔联也一反常态,构成四三结构,下半联“仍放意”、“亦余欢”虽有硬瘦,但经过副词“仍”与“余”的动态处理,变得柔和起来,给人以文从字顺的感觉。人们常常为颈颔二联犯难,其实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的机会总是有的,不过那些都在呕心沥血、反复推敲之后。诗人余兴未了,尾联仍以偶句继之,一悲一喜,一瘦一宽,豁达之胸襟和盘托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