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鼓舞青春的文章

我不愿和满身自卑感的人做朋友

2020-11-27  本文已影响0人  小老板河大大

作者 | 河绿君

01

高中好友发了一条朋友圈。

是一段很走心的文字,关于旅游见识的。

大意是,她会永远记得初中政治老师说的:

人,从小地方出来,去到大地方,如果没有足够的底气和见识,那么,除了惊叹,剩下的,就是渺小和自卑感了。

我当即就在心里点了一百个赞。

我太认同这个价值观了。

我曾无数次地写过,我最羡慕有阅历的人。

是因为阅历,真的会给你底气啊。

就像有的朋友组团去了长白山后说那里真美、适合拍照。

有的朋友却独独和我聊起了美丽天池的故事:天池是龙口、瀑布是龙涎......

有故事的长白山。

有阅历的人看到了背后的故事,肤浅的人只记得哪个角度拍照更好看,好看的背后散发着与生俱来的自卑感而不自知。

这样的差距感常常让我慨叹。


02

女明星韩雪做客某综艺。

和其他嘉宾们聊起自己爱情,她特别坦诚地说她对自己另一半的要求很简单:

长得舒舒服服、干干净净就行,不需要长得好看。

说完她又解释了一下:

我喜欢看过世界的男生,我不喜欢对世界还蠢蠢欲动的男生。

因为你只有看过世界,读懂过生活,才会真正珍惜你眼前所拥有的东西。

可能你会觉得,哇,这个标准太势利了。

其实没有。

见过世面的人,才是最没有自卑感的人。

换句话说,他们会相对自信、有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沉着、冷静。

终其一生,我们见自己。

打个比方,你和没有出过小镇的男生结婚,等你们老了,他会一直在自家门口前转来转去、呼来喝去、嫌东嫌西

你和同样出身小镇但是后来通过读书、阅读、旅行见识了世界并且形成自己价值观的男生结婚,等你老了,他会拉着你的手去公园散步,给你讲年轻时的见闻、自然界的故事、和你探讨老去的意义

我当然更加欣赏后者。

因为他通过看世界迅速抹杀掉了自卑感。

他成为了一个带着自卑感来,不带着自卑感走的人,一个值得学习的人哪。


03

作家陈丹青老师说过一个让我泪流满面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陈老师的妈妈。

陈阿姨第一次来北京看望儿子的时候,她过地铁的安检,过了好多遍都没过去,就一直在那边着急,看着很难过。

陈老师回忆说这其实也是一种尊严,这是整个环境当中的不安全感和自卑感。

这当然是特例,因为阿姨那个年代的环境根本不允许她去读书、旅行、看世界。

今天你变强了吗?

但是每当我听到身边的年轻小伙抱怨说哪只基金又跌了、今天又亏了十一块钱的时候、好烦啊,我会立刻感觉自己被冒犯了。

这种“被冒犯”的警惕源自于我们暂时还在同一个level上。

我会这样想:

用一个长远的理财视角去看待今天基金的涨跌,管它今天是涨还是跌,那都不过是十年历史大盘的一个小到不能再小的正常波动罢了。

所以今天的心情凭什么要被它影响呢。

我感谢自己异于常人的好心态,这种冷静的好心态源自于我和基金老师的学习、源自于他们给我讲了无数个他们经历过的真实投资故事、源自于我任何时候都有一颗走出去学习的心。

这不是自夸,反而,我把它当成了一次更好的反省。


04

每次通过朋友,或是朋友的朋友,认识新的朋友,如果人家比我level(见识、经历、学识等待)高一截,我也总是会有意识地自我强调说:

你好,我是谁谁,我希望成为一个靠谱的、有阅历的人。

没错,我特别害怕被别人看轻。

我希望我说的第一句话就能传达出这样一个信息:还行,这姑娘还有的救。

哪怕话语里夹杂着从小地方出来的自卑感,我依旧渴望成为一个解决问题的人。

我不断地往上结交新朋友,他们比我优秀、比我有见识有眼界,所有遇见的人都有机会成为我的贵人,这种感觉其实蛮刺激的。

去吧,去见众生吧。

这就是见众生的意义啊。

当你走到更远的地方,见到更多更优秀更广阔的人,他们身上所属的东西让你随时心动时,你根本不会想着再回头。

你再也不愿意去和那些浑身都是自卑感的、不愿意走出来的人寒暄了。

哪怕只是说一声Hi,你都懒得开口。

所以你问我:选择朋友的标准是什么?

我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ta一定不能有自卑感。

人一旦摆脱不了自卑感,他就不会产生学习的欲望。

一个不学习的人,他眼里的世界永远都是遥不可及的、值得抱怨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