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推荐大学生活职场菜鸟成长记

千万不要小看一个40岁的女人

2018-03-19  本文已影响0人  十点君

文 | 十点君

“平儿的英语辅导班上完了,下学期给她找个一对一老师,如何?”

先生翻身进了被窝,我抓住他的手,语气尽量温柔。

“好好的,为什么要换老师?多少钱?”

“也就三千块钱一个月。辅导班看着没啥起色。隔壁谁谁请了个研究生老师,成绩上去了。我想着蛮好。”

“这么贵?”

“平儿成绩好,贵也值啊。不然你还拿这钱请小姑娘喝咖啡?”

最怕空气突然安静。我的不安感并非全无来由。这么多年过去,我与他早已熟悉得如同左手牵右手。我的眼角已渐渐爬上鱼尾纹,先生却平添了成熟的魅力。时光好像总是对男人更温柔,多少小姑娘明里暗里觊觎他呢?

“回头说。睡吧。”

他翻了个身,没多久就打起了鼾。我的脑子里却乱如麻。盯着漆黑的墙面半晌,我翻身起来,走向卫生间。伏在洗手台上,突然有想哭的冲动。

常言道,人到中年,不如狗。

首当其冲衰退的,是身体和精神。单位体检,我的囊肿直径又大了2毫米。摘不摘?摘了家里会不会乱套?不摘会不会癌变?我极度怀疑,人到了这个年岁,不吃不喝只靠光合作用活着,腰间的赘肉也能默默长成横肉。

经济和生活压力一点不减。房子、车子、孩子、老人,人人都靠你,你却无人可依靠。父母老了,夜里手机不敢静音。当了妈妈,不敢病,不敢死。高额的车贷房贷捆住你,你不敢辞职,但这个日新月异的时代,却时时有把你抛弃的风险。

这几天沸沸扬扬的新闻里,42岁程序员从高楼一跃而下,抛下9岁儿子,两岁女儿,和4位老人。他勤恳耕耘多年,惨遭公司辞退。

他出身农村,凭借聪明勤奋鲤鱼跃龙门。多年的寒窗苦读,以为进了大公司,就能有金饭碗庇佑,在行业内的顶尖企业工作十余年,却终究没有逃离被时代列车甩下的命运。

再前一段日子,网上传出某企业大规模辞退34岁以上员工。该企业员工之一,也是二胎家庭,太太全职在家照顾老人孩子,还背着深圳一套房贷。被劝退的时候,他没哭没闹,静静离开,然后哀哀地在网上发帖。

“这么多年来,我时时鞭策自己,从来不敢懈怠,能加班就加班,能早去就早去,领导一点不满,就紧张好多天,生怕丢了工作,可到头来还是不得不离职,入不敷出。”

那番话,读得我感同身受,数度泪目。

我们这代人,多数出身穷苦,从金字塔底层一路勤勤恳恳走到社会中游,而今,那些90年甚至95年的小破孩们,正以横扫千军之势,把我们这些老骨头们拍死在沙滩上。

婚姻日益平淡。我也想撒娇要抱抱,可日复一日,生活的主旋律已变成和先生晚饭后两人无言坐在沙发上看长篇电视,不恨不怨,不喜不乐。

还有比我们更艰难的人。君不见,睡倒在夜归地铁上的农民工,凌晨5点起来扫大街的清洁工人,还有新闻里,那为了给女儿多省2块钱,不肯吸氧的患癌男子。

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年人。人过40,人生没有退路。

“为什么有人会在下班后,自己一个人在车里坐一阵子?”

“因为在别的时候,他是好员工,好儿子,好爸爸。但只有这个时候,他是他自己。”

可是,让我回到二十几岁的自己,我愿意吗?

我盯牢镜子里双眼红肿的自己,扪心自问。

不太愿意。毕竟这么多年,没有白走的路。风雨飘摇四十多年,我们积累的,不止是人脉和财富,更重要的是,我们在一次次抉择的过程中,日益明白了什么对自己是最重要的。

经济的底气,让我们的抉择更明智。

22岁的单位小姑娘小董,结婚前和男友吵得不可开交几乎要分手,原因竟是因为蜜月行程,女生想去欧洲,男生觉得东南亚就够。

还是太年轻了。再过几年,当大家收入都提升,回头看看今天,一趟欧洲之旅也不是个事儿。但你再也遇不到那样的爱人了。

怕你到时候仍孑然一身,假期时订一趟出国游,惶惶然如避难,看着路边没脸没皮亲吻的年轻小情侣,你一脸怅然,终于知道自己失去了什么。

而如今的我们,不管是订机票还是逛卖场,都已像逛超市,只问需求,不看价格。多年积攒起来的,不仅是经济能力,更是阅历和眼界,是知道自己要什么的,选择的底气。

人到40,最可贵的,不就是这点眼光,和选择的底气?

走过的风雨,让我们认识自己,与自己和解。

我最喜欢的女明星,莫过于年过40的马伊琍。

去年的她,凭借《我的前半生》爆红。又与袁泉一同登上时尚杂志《ELLE》封面。两个优雅美丽的中年女子,眼角那点历经风霜的沧桑和坦然,不知粉嫩娇艳而苍白如纸的流量小花们,动人多少倍。

当年,她刚刚生下二胎,“周一见”事件爆出。舆论喧嚣尘上,离婚呼声此起彼伏。

众目睽睽之下,文章低头认错:“我辜负了伊琍和孩子。我的错误行为不配得到原谅,我造成的伤害也难以弥补,但我想弥补。愿日后再不负人。”

丈夫已认错,他们有家庭,有孩子。过去的情感,共同可期的未来。她一句“爱虽易,婚姻不易,且行且珍惜”看似云淡风轻,背后的痛苦、愤怒被她咽下,最终汇成这个理智的决定。

她不是没有底气,不是不敢离婚。敢于在烈火里涅槃,在废墟上重建人生的人,永远比黯然退场的那些人更有勇气。

正如她微博上说的:“三十岁碰到夏琳,四十岁遇见子君,前半生的路上没有对错,唯有成长。”

 

最重要的,是爱与责任

年轻的时候,我喜欢坐着绿皮火车全国跑,看大朵大朵的白云在车窗外飘过,不一样的风景、不一样的人,是最令我兴奋的回忆。

而今,我最喜欢的事,却变成了周末与先生女儿开车出去兜风。他开车,我和平儿坐在后座。洒满阳光的一路上,平儿会咯咯笑着跟我说这一周学校里的新鲜见闻;车子的后视镜上,不时映出先生棱角分明的脸。这就是近在咫尺的幸福吧。

每个人的成长,都是一个越来越稳重、越来越沉淀、越来越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过程。

如胡适所言,偶有几茎白发,心情微近中年。做了过河卒子,只能拼命向前。

夜还长,先睡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