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材收集(三)
无戒学堂写作IP营打卡第98天,1499字,累计122671字
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有人偶然得了一把珍贵的紫砂壶,喜欢得连睡觉也要放在床头。
不曾想睡着时一个翻身,紫砂壶的盖子被打翻在地。
他既心疼又恼火,无盖的茶壶有什么用呢?便一把将茶壶扔出了窗外。
次日起床看到盖子完好无损地掉在棉鞋上,他欲哭无泪,想着被扔的茶壶,气得把盖子摔得粉碎。
出门时,却看见茶壶好好地挂在树枝上。
你看,所有的坏情绪,最后买单的都是自己。
成功学大师奥里森·马登说:
“任何时候,一个人都不应该做自己情绪的奴隶,不应该使一切行动都受制于自己的情绪,而应该反过来控制情绪。
无论境况多么糟糕,你应该努力去支配你的环境,把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成年人最大的清醒,莫过于明白:喜时不诺,怒时不争,哀时不语。
荀子云:“喜不过予。”
意思是告诫我们,不要高兴了就给别人特别的奖励。
而生活中,一时高兴就轻易许诺他人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次气氛很好的家庭聚会上,大家相聊甚欢。
席间,听闻叔叔一家正在想办法把女儿送到当地一所比较好的学校,却苦于找不到熟人。
网友饭桌上一时高兴,也为了在家人面前赢得好感,便说自己有个表哥刚好在这个学校负责招生工作。
叔叔一听乐开了花,希望她能帮忙解决此事。
网友心想,这件事于表哥应该不难,便毫不犹豫地应承了下来。
然而,事情的进展却让她始料未及,因她长期在外工作,与表哥互动少,关系并不亲厚。
当表哥在电话中得知她的目的后,立马表示自己正在上课,招生也帮不上忙,便匆匆挂了电话。
因为事情没有办好,叔叔一家嘴上没有说什么,但态度明显疏远了很多,网友为此懊恼不已。
可能我们也有过类似的经历,高兴的时候,难免头脑发热,对事情无法进行合理分析,也很难考虑到那些潜在的不可控因素。
答应了别人却没有做到,会让人觉得很不靠谱,自身尴尬不说,人际关系也难以维系。
北宋名人司马光说:
“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
一个成熟的人,不会在情绪波动时胡乱做决定。
而是懂得权衡各方面因素,面对他人的请求不会轻易许诺,一旦答应便会信守承诺。
所有行事有度的成年人,无非是懂得三思而后行。
晚清名臣张之洞有句告诫自己的名言:
“平生有三不争:一不与俗人争利,二不与文人争名,三不与无谓人争气。”
他解释:无谓人熙熙攘攘,不过是过客,与之争气是自己愚蠢,怨不得别人。
虽然张之洞在事业上风生水起,但长相不佳,个子很矮,也有两名因身材短小而出名的下属。
有个商人对他很不满,为了讥讽他,便请画家画了一幅名为“三矮奇闻”的水彩画。
商人将这幅画在武昌展出后,一时轰动全城,人们都在沸沸扬扬地议论此事。
张之洞身为封疆大吏,商人竟以身体特点讽刺他,换做平常百姓也会按捺不住怒火。
下属们十分愤怒,请求处置这个商人。
张之洞听闻此事,先是一愣,平息一下后淡然一笑。
他命僚属买下这幅画,并说:
“这种可笑的事情,实在不值得我花心思去处理呀,就这样算了吧,你们休要追究。”
林语堂曾写道:“不争,乃大争。不争,则天下人与之不争。”
每个人的人生经历不同,对万物的看法不一,你若是对的,没必要去争;你若是错的,没资格去争。
更何况面对一个发怒的人,通常这个时候他的智商为0,如果与之较真,后果无法预测。
曾听到赵玉平教授,在百家讲坛中提出“幸福让”的理论。
即:谁幸福谁让路。
意思是说,当发生争执时,“更幸福”的那个应该先让,因为更幸福的一方会因此失去更多。
他还解释了,为什么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成熟睿智的人,都不想因为一件小事和别人起争执?
因为他们的内心幸福感满满,更容易做出“幸福让”。
真正有格局的人都懂得求同存异,接纳不同的声音。
更懂得遇到烂人烂事,低头不是认怂,不争不是苟同。
成熟的人心中有天地,明白什么最重要,不做无谓的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