旋律
刚看了《海上钢琴师》,把潜游在我心底的各种名叫孤独、哀伤、自由、束缚、理想、亲情、友情、爱情、欲望、自卑、胆怯、纠结、彷徨等等的小鱼统统钓起,一条不留。
电影的故事很简单,讲述一个在海上出生的弃婴,凭借与生俱来的天赋,自学成为天才钢琴师,但他只在弗吉尼亚号游轮上演奏,一辈子从没踏足陆地,最终跟随轮船炸毁、殉身大海。
主人公叫做1900,他的故事之所以令人动容,就是因为他哪怕结束自己的生命都不愿上岸,而我们——上岸了。
海上是已知,看似不自由,但琴键在自己手上,可以很纯粹的创造快乐。上岸是未知,看似自由,但是把琴键交给“命运”,任由“命运”把每个人都雕刻成一样的样子——疲于生活的样子。
美好的东西之所以美好,就是因为它求而不得,甚至是不存在的。可就是这个世俗社会认为不存在的人却能带给我们惊才绝艳的震撼和感动。所以,何为存在?何为不存在?一得永得和时时拥有哪个更丰盛?小小的幸福和大大的欲望哪个更值得?《海上钢琴师》,寄托着太多静水深流的情愫,在幸与不幸间转换。
但是且慢。
月亮与六便士、理想与现实、漂洋还是上岸,to be or not to be,仅仅如此,绝不会让我被深深打动,也绝不会让我泪流满面。作为弃婴,1900在这条船上却不可思议地成长为一个脱俗、纯粹、真挚、善良、温暖的天才。他对待亲情、爱情和友情的方式简单、内敛又深情,他把所有的情感都付诸琴键,坦白又热烈地表达着对这个有限世界的情感。他用人琴合一的美妙旋律抚慰着人们漫长的旅途、慰藉着一颗颗或悲苦、或孤独、或踌躇满志的心灵。琴声响起,再噪杂的环境都像被施了魔法般成了天堂。而他,就是那个光芒万丈的天使。
他唯一一次因为爱情想要上岸,在旋梯上的那个停顿,短暂又漫长、隽永又哀伤。转身的那一瞬,看似怯懦、恐惧、无助,实则是他终于清楚哪里才是属于自己的地方,他视为骄傲的音乐只有在海上才有灵魂,到了陆地,没有了灵魂所依的音乐让他如何有信心打动心爱的姑娘?对啊,他是一个失去身份,没有记载的人。可就是这样一个“失去自己”的人却比我们更加“拥有自己”。他透明、清澈的灵魂会让你在每次2000人的旅途中一眼就能看见。他的音乐之所以迷醉着众人,不是因为天赋,而是因为他本身就活成了音符。他的高贵即使在一片狼藉的废船上也依然熠熠生辉。
最难忘1900在船即将炸毁,他双手轻抬,在虚拟的琴键上最后一次弹奏时的那个回眸。在他依然湛蓝清澈的眼睛里我并没看到悲伤彷徨,反而看到了:人生海海,还真的存在超越生死的东西;还真的有始终如一保持不变的东西;还真的有一眼万年刻骨铭心的爱情;还真的有放弃比拥有更需要勇气的东西;还真的有不求名利只为自由的选择;还真的有不在乎存在或者不存在,把生活当作钢琴,把一生弹奏成钢琴曲的人。
我始终相信,在1900从容优雅地在虚拟琴键上弹奏最后一曲的时候,他的脑海里一定会有那个船舷边、窗户外那个让他魂牵梦萦的姑娘,以及那个深夜他偷偷又大胆的吻。
什么是永恒?或许你不经意间的哪件衣裳、哪朵微笑、哪次回眸,就会点亮一个人的一生,成为他一生的美妙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