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我的放弃与重拾
我一直觉得,文字是最为精妙、简明的交流工具。与视频、音频相比,文字不需要贵重的相机,不需要优秀的录音设备,只需纸、笔,就能将所思所想让他人心领神会。
从小我便热爱阅读和写作。每次沉浸在课外书中,总是忘记吃饭、忘记睡觉,甚至和小朋友约好的游戏也会忘掉。直到初中,我还留着一个笔记本,在封闭式管理的寄宿制学校中,记录着年少时的喜乐与情思。再后来,迎见了高考这座大山,我渐渐丢下了写东西的习惯,课外书也只剩下作文素材。
高考结束后,和几位好友去了河南、上海,一路风土人情,到最后只能变成手机里沉默的照片;也曾想过写一篇游记或者毕业感想,最终竟成了一篇流水账,只好就此作罢。
初入大学,我有了大把的时间可以自由支配。九月踏入校园,满心欢喜;暮秋时想起家乡、童年,郁郁沉沉;上海瑞雪初降,新奇不已;踏上返乡归程,感慨万千;半年不见的家乡变了样,百感交集;在异乡独自住院,黯然神伤······刚入学的那一年,我的写作迎来了第二春。几乎每周都有想要记录的东西,自己整理的文稿也塞满了一个文件夹。频频发表日志,也和远方的朋友们借此加深了联系。
但好景不长,迫于学业的压力,我渐渐开始把重心移向了学业。为了抓紧提升自己的绩点,为了获得研究生保送的资格,为了在未来获得更多主动权,我慢慢放下了写作这件事。长日志变成了说说,变成了便签里的只言片语,再后来,连只言片语也没了踪影。
你若问我:“学习是很费神,但难道连一点点写作的时间都挤不出来吗?”我也会坦诚地回答:当然不至于。时间总是挤得出来的,但静下心想想,也的确没有什么想要记录和思索的东西。尽管创作力直线下降,但我依然保持着对文学、对人文的关注。校内的人文类讲座有很多,那些勾起我兴趣的,我都会积极参与。
写作能力的下降不仅仅体现在产量上。大三时,我在一个app上发表了一条动态,暗暗流露了当时低迷的心情。一位朋友给我留言:“写得很平白啊,为什么不尝试着给读者设置一些障碍、增添些乐趣呢?”当时我并没有很懂他的意思,我觉得我已经写得很隐晦了,还要再怎么遮掩呢?但那位朋友是学校诗社的社长,又是历史建筑专业的第一名,我自然无法反驳,但也的确受到了打击。在那个app上,我再也没发过动态。
时至今日,我又重新拾起了当时丢掉的笔。大学生活即将落下帷幕,收获、遗憾、欢乐、不舍。当千百种情绪涌上心头,便不由自主地想要宣泄。抓住青春的尾巴,愿我的写作能够再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