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僧,乃大智慧者
2018-12-02 本文已影响0人
薛定谔大人
我突然就想写关于《西游记》的事儿,心里有一个声音在说,唐僧是有大背景的。
话说唐僧师徒四人,一路向西,最终取得真经,这已成为很多励志故事的楷模了,其中遇到的八十一难,确实很凶险,但我认为,就算没有悟空,唐僧也不会那么挂的。
唐僧在东土大唐时,就是唐太宗的御弟,足以见得他的身份之大,再者他还是金蝉子转世,金蝉子何许人也?
西游记第一百回 径回东土 五圣成真,由释迦如来佛亲口点点说来:“圣僧,汝前世原是我之二徒,名唤做金蝉子。因为汝不听说法,轻谩我之大教,故贬汝之真灵转生东土。”
释迦如来的二弟子,佛教的三把手,观音菩萨都没有这么高的地位,可见其前世的背景不说三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也不为过。而金蝉子为何会经历十世才转世唐僧,这中间有大文章。
玉帝统领仙界,佛教又超脱于此,便遭到排挤,释迦如来只好让信任的弟子下凡去,在凡间发展势力,才有了唐僧取经这回事,当然,也包括徒弟的点化。
师徒四人,历经磨难,但唐僧没有一次受到伤害,悟空为啥每次都能准确无误的找到救援者?其中当然少不了观音的点化,观音又是释迦如来坐下的门人,试问唐僧可能会受伤么。
唐僧是受过伤害的,当然不是肉体的了,他受得是心理伤,话说当时师徒四人途经女儿国,女儿国国王对唐僧一见钟情,这么美丽的可人儿,对唐僧温情脉脉,这使转世磨难的金蝉子来说是最美好的时刻,但他还有重振佛教的责任,不过这并不能掩饰他动了凡心,就成亲来说,如果他不愿意,有无数办法拒绝,故最后分别时的那一刻对望,唐僧一反平常的双手合十,改为江湖中不拘小节的抱拳一拜,后而骑着白龙马绝尘而去。
如若不能相守,不如相忘于江湖。
对于这位大智慧者来说,这可能是他唯一终身的憾罢……
最后送上一张合集,叹这位大智慧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