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多管闲事,还是有公德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13868857/6b7fb2a13576a695.jpg)
高晓松老师在《晓说》某期节目里聊美国的时候,好像有一个观点,说跟中国相比,欧美的私德不好,公德不错。不了解他们的私德怎么样,德国人的公德心,还真让我好好地领教了一次。
我去超市买东西,车停在超市门口的地面停车场。倒车出车位的时候,后面有一辆车停的比较近,我看着摄像屏幕,听着雷达的警告声,往后倒。来回揉了几次,总算把车给倒了出来。正准备开走的时候,我发现在车前面大概15米的地方,有一个老头,牵着一只狗,跟我挥挥手。我没反应过来,继续往前开,老头开始摇摇头。然后我把车停下来,老头走了过来,指着后面的车,说我蹭上它了。
我给老头解释说没有。我说我有后置摄像头和雷达,看得很清楚。然后,还拉着他一起检查我的车尾,没有任何划痕。老头依然很坚持,说他看见了。我开始担心是不是碰上碰瓷的,于是我没有理他,接着开走了。
开出去后,我开始有点担心。于是给我同事打电话,问问这种情况怎么处理会更好。同事建议我回去,等另外一个车的车主回来,双方解释清楚。否则,最坏的情况下,那个老头有可能报警。如果警察找到那个车的车主,他不否认的话,我就要承担肇事逃逸的责任,那就事儿大了。于是我开回去,没看见那个老头,但是等到了车主。运气不错,那个车主很好。我给他解释了一下情况,他也确认没事,然后我就回家了。
第二天,我还真接到了警察的电话!好在警察只是告知我,他已经和车主联系过了,对方确认没事。
到现在,我依稀记得老头那一脸认真的表情,他好像真的把别人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我们住的那个小村子里面,夏天的时候,邻里的小孩经常在一起玩。小孩捣蛋的时候,家长对于任何小孩都是一顿批评,还真不会顾及是不是别人家的孩子。
在我前一家公司,有一些欧洲同事外派到北京工作,他们在天朝生活了几年。有一个同事,曾经跟我说过一个他的观察。他说天朝子民只会关心和自己有关系的人和事物,如果和自己没有关系,就不屑一顾。“如果自己的宠物,和一个陌生人都躺在路边,你们会不管那个陌生人,而去关心自己的宠物。”我不敢说他说的完全是真的,但是给外界留下的这个影响,确实很痛心。
吴思老师在《潜规则》里面讲到,公德心是一种对自我与公共事务的关系的判断和肯定。比如警察和老百姓,理论上来说应该是老百姓交了税,雇警察来帮忙管理秩序,他们是公仆。他们如果犯了错,老百姓可以批评他们。在多次的博弈中,老百姓会逐渐找到自己的定位,是主人还是“老鼠”。这个定位,决定了对于公共事务的态度。如果感觉是主人,会觉得发生在自己身边的破坏公共规则的事,都是自己的事,有责任纠正。如果感觉是“老鼠”,那就只想尽快了事,脱离现场。
人性都是类似的,幽明之间。在没有任何束缚的情况下,希望每个人都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太过理想。经济学上从来都是假设人是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行为主体,需要制定规则来促进和引导公平和公正的市场行为。同样,在社会体系里面,主人的行为必须在这些制度规范之内。如果违反了他们,会带来严重的惩罚,比如真正的肇事逃逸。这些措施,也会从侧面培养主人的定位。
每个人的行为,都在正向或者反向地累积并体现到社会现象中。尽量自己做好点,帮忙传递点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