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
第七天(2/7/2018)
上午第一站去嘉峪关的悬壁长城,昨天下午去的时候是逆光,现在是去补摄影课。
悬壁长城是嘉峪关主城关北接的一段长城,望文生义以为这段长城是悬建在绝壁之上,其实也就是正常修建在绵延起伏的山脊之上,它的形状很象北京八达岭长城,只是要小好几个号,象八达岭的微缩景观。有诗赞誉这段长城:万里长城万里关,迭障黑山暗壁悬,估计这就是悬壁长城名字的出处。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在山脚下拍完照,我和宋家民决定攀登悬壁长城。城墙上面很窄,大概也只能同时2到3人通过。登上最高处,北面山峦起伏,南面远眺嘉峪关市,西北的城市人口不多,规模不大,也没有多少高楼大厦,但烟囱林立而且还冒着白烟,多是水泥、化工、发电等传统企业,工厂没有搬迁出去,就夹在城区中间,是我们熟悉的过去城市的模样。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今天接下来的行程很简单,300公里不到的高速公路,就到了张掖的七彩丹霞。
进入张掖的七彩丹霞,就进入了一个彩色的世界,所有的山都被涂抹上了颜色,没有一颗树也没有一根草,就是赤裸裸的石头的颜色。让人感到惊奇和震撼的是,这种景观不是一小片,也不是一大片,而是举目的尽头全部都是这种彩色的连绵不断的山峦。颜色很难用文字描述,七彩丹霞如何的美就来看照片吧。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丹霞地貌成因复杂,至今也没有科学定论,大致的说法是,一些特殊材质和构造的岩石地形地貌,经过上亿年的风化、溶蚀及垂直崩塌等外力作用逐渐形成。甚至连丹霞地貌的准确定义都还没有统一。按照目前宽口径的定义,丹霞地貌是以陡崖坡为特征的红色砂砾岩地貌,按这个定义,丹霞地貌在我国分布广泛,沿海、内陆、高原均有丹霞地貌存在,而最早发现的丹霞地貌是在广东韶关仁化县境内的丹霞山,并因此得名。丹霞地貌在沿海及内陆并不鲜见,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江西龙虎山等都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但因为南方植被丰盛,只有部分红色砂砾岩层裸露出来,没有给我们象张掖七彩丹霞这样一望无际、全裸出镜的视觉冲击力。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七彩丹霞景区游览的组织和硬件设施都值得称道。整个景区在不同的位置搭建了四个木制的观景平台,每个观景平台体量都很大可以容纳成百上千个游客,最大的一个观景平台围着走一圈估计需要半个小时,全景360度无死角观赏和拍照。观景平台之间大巴穿梭接送,基本不用等待。这样的游览组织,游客省时省力还省心,也不用担心漏掉任何一个景观。观景平台设计的很周到,角度、高度都非常适合拍照,还有不少专门伸出去的半圆平台或栈道,提供给摄影爱好者。看得出来,景区在服务提升方面是下了功夫的。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 青甘环线游十日记(7)转完最后一个观景平台已经是晚上七点了,忽然发现很多人并没有离开的意思,三五成群坐在那儿休息,一打听他们是在等着看日落。景区的服务很贴心,服务人员还有大巴一直会等到太阳落山之后送走每一位游客。看着当时还高高挂着的太阳,估计太阳完全落下要等到八点半以后,我们预订的酒店还在张掖市区,等找到酒店住下、吃饭、洗漱安顿好,恐怕又得到夜里十二点了。抱着哪儿的日落都是日落的阿Q心态,决定不看日落了,回酒店早点休息。
其实心里还是有些不甘的,总惦记着在七彩丹霞的衬映下那落日的余晖该是怎样的一种斑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