域外纪事:毕业季

【“其实,我们的起点很低,爷爷那辈上还是农民,轮到你就进了省城,而到了我这儿,就能出国上学,并有机会读公费的博士,已经很幸运了,应该知足。”
——这段话,半真半假,半开玩笑。后来,有公众号转载此文,又听说这段话成了别人的笑柄。不过,还真没什么……人嘛,出来混,总是要被有人嘲笑的。但是,我这种“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风格是不会变的。网络时代的写作,就是为了自己爽——喜欢的可以点赞、评论和打赏,不喜欢的批评、骂街也无所谓,大家高兴就行。
这个系列的旧文,此乃最后一篇。自明天起,发表新作,现蒸热卖,欢迎品尝。】
儿子的毕业典礼,是在5月6日。之前问过他:“要不要我和妈妈过去捧场?”答曰:“没必要。若不是要上台领奖,我都懒得参加。”说实在的,儿子的高冷也令我觉得不爽。然而,我还是会尊重他的选择,况且我们就是这么一路过来的。到目前为止,一切还好。
果然,儿子发来毕业照,脖子上挂满绶带,这些都是各种荣誉。他在附言中说:“我的这些带子,看到的都表示亮瞎狗眼。”妈妈说:“儿子就这点不好,太在乎自己的荣誉”。可在我的眼里——要说男人嘛,似乎应该为荣誉而战。遗憾的是,恰恰在这点上,我比儿子差得很远。
典礼之前,儿子曾给校长写信,要求对自己的“四专业”进行特别表彰。果然,轮到他上主席台,就比别的同学多站了几十秒——除表彰其所学经济、数学、哲学和物理四个专业的“壮举”外,校长还公布了他在校期间获得的各种奖励和荣誉,可谓风光无限。
儿子特别强调,他这次要代表数学与计算机学院参加毕业典礼——他最初上的却是商学院,对此他给出的解释是商学院毕业生太多,而数学与计算机学院毕业人数较少,算是给他们捧场吧?而实际上,儿子说:“经过申博这件事情,我对经济学院是有意见的——他们没有珍惜我这么个百年一遇的好学生,我曾多次向学院要求一些参与学术交流和发表论文的机会,可他们始终什么都没有做。正因为他们的栽培和推广不力,造成我经济专业的申请失败,可以说商学院难辞其咎。”虽说这些是半开玩笑的话,还是觉得这小子有点记仇。也许是太年轻的缘故,相信岁月会冲淡一切……
儿子的物理学教授是加州理工大学的博士,对于他到博依西去读博的事情,教授的评价是,“首先,有比没有好;其次,你若一开始就跟我学物理,凭你的才华和我的关系,起码把你送到加州理工学工程是没问题的。”而事实上,加州理工的工程专业全美排名第三,非常厉害。我问儿子是否有些后悔,他说:“这种事后诸葛的话,不可太当真,不过看来申请前期跟导师的沟通确实重要,我在这方面吃大亏了。”
听儿子这样说,我安慰道:“目前的结果也很好啊。”他说:“还行吧,但毕竟不是最初想要的。好在我看势头不对果断出击,并成功逆袭,要不然这会儿就傻脸了。”做为父亲,对于这样的结果我是很欣慰的。儿子也说:“其实,我们的起点很低,爷爷那辈上还是农民,轮到你就进了省城,而到了我这儿,就能出国上学,并有机会读公费的博士,已经很幸运了,应该知足。”的确,道理就是如此。只不过,话从儿子口中说出,就有了特别的意义——凡事不执着,退而求其次,意味着心智的成熟,孩子已经长大了。
典礼次日的清早,按照学校的安排,儿子随合唱团到周边各州进行为期八天的巡演。学校每年暑假都有这样的活动,要求毕业生团员也必须参加,目的是为学校做公关宣传。参与这项活动,对团员们来说也是旅行和锻炼。结束回来,儿子说起这趟外出,大部分时间都是马不停蹄,白天坐车,晚间演出,还是挺累的。
尽管如此,旅行终归是件有趣的事情。这次出去,有一晚竟又被安排住到了去年住过的牙医家里。建在山顶的五层房子,有上千平方米,太奢侈了——看来,牙医在美国确实挺富裕的;还有一次,住在一对农民夫妇家里,他们种了大概几十亩土地,三个孩子都已各自成家。那天,女主人在家操持家务,男主人劳作到晚上十点多才回来。儿子感叹道:想不到美国农民也这么辛苦……
儿子已经连续三个暑假没有回国了。以前是因为所学专业多,假期要上在线的课程,这次毕业了,不用再上课了。我问他回不回来?他说还是暂不回吧,暑假时间较长,正好静下来多读读书,已经让导师给开好跟博士所学专业相关的书单,自己也有些哲学书籍要读。另外,还有找房子搬家的事情……总之,等一切稳定下来,圣诞假期再回吧。
——哈哈,这种说辞,似乎也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