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宁愿孩子做个普通的快乐少年,不愿让他成为心理压抑的学习机器
文/沐恩佳音
源自#岁月拾遗优选推文#

今天,在孩子美术班的家长等待区,我听到两位家长的谈话。
一位家长说:“我家老大,小学和中学都上的市里重点学校,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前几名,但到高中后成绩突然下滑,成了班里的中下等学生,最后只考了一个非常一般的二本。”
另一个家长很吃惊地问:“为什么孩子会忽然变化那么大?”
“我们当时也不明白,还一直埋怨孩子不操心,白费了我们的良苦用心!孩子痛苦,我们也心烦。
后来我妹妹帮我找了一个心理咨询师。他说我儿子被我们过度开发了,实际上他的智力就是一个很普通的孩子,可是我们把他当天才儿童去养了。”
“什么意思?你们怎么过度开发啦?”
“当时就他一个孩子,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他身上。我们从上幼儿园开始报小提琴、黑管儿、吉他、尤克里里、长号和美术班;小学三年级开始报数学、英语和作文;初中报数理化和英语。
我每天陪着他在各个课外班之间跑来跑去,根本没有出去和小朋友友们玩的时间。
学校的课程,他都在课外班提前学过一遍了,所以学校再学习时,他就轻松很多,加上我管得紧,成绩自然就好。
可是到高中以后,孩子住校,我管不着他,也没有时间再去上课外班,他忽然不能自主学习了,很多时候感觉很无助,学习开始吃力,成绩一点点地往下滑。”
“你们报的班也太多啦!报一两个他喜欢的,不就可以了吗?”
“那时候想着是对他好吗,想让他多学点东西,不能像我们一样,一辈子没多大出息。现在明白了,所以我们对老二就是放养,她喜欢啥就上啥,不想上的就不上。”
......

听那个家长说她给孩子报那么多课外班,我真的很吃惊。
孩子本该有一个天真烂漫的童年!上幼儿园的孩子,该玩的时候让他尽情地玩,报一个孩子喜欢的特长班,倒无可厚非,但一下子报那么多,孩子能有喘息、消化的机会吗?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小故事:把狼和羊关在一个中间用篱笆隔开的笼子里,尽管狼无法吃到羊,但羊很快被吓死了;而把羊和狼放在同一片大草原上,羊的生命力就比较强盛,奔跑的速度也特别快,不会因为有狼的存在被活活吓死。
从这个小故事,我们明白:适度的压力,可以给人动力,可是一旦压力过大,超过了人的可承受范围,就会适得其反!
孩子也是一样。
孩子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学习效率就高,适当的压力可以让他有学习的动力,但过度的压力就会让孩子精神紧张,学习效率降低,长期下去,孩子会不堪重负,产生心理或者身体上的问题。
超前学习的孩子,就像一直在吃烫的剩饭,会失去接受新知识的能力,早期过度开发孩子的潜能,他就会后劲不足。
孩子整天上课,根本没有时间参与家务劳动,甚至父母也不让他们干家务,久而久之,孩子就变成了一个只会学习的机器,整天围着书本转的空心人。
孩子经常参与家务劳动,就能明白权利、义务和责任是共存的,让孩子明白他是这个家庭中的一员,让孩子对家有归属感。
但是,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功利心,剥夺了孩子本该拥有的权利和义务,也让他们失去了责任感和勇于担当的精神。
孩子本该无忧无虑的年龄,却被父母压抑了天性,给他们提出了难以企及的奋斗目标,既违背了孩子的成长规律,也违背了教育规律,孩子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吗?

李玫瑾说过:每个孩子喜欢的特长都不一样,家长千万不要按照别人家孩子的标准去逼他,有些孩子是逼不出来的!
凯叔说:每个孩子都是不同的水果,有些是苹果,有些是柠檬,家长要做的就是让苹果更甜、柠檬更酸,而不是把柠檬变成苹果!
其实,天才会有几个?我们大多数都是平常人,为什么接受不了自己的孩子也是一名平常人呢?
家长多数盲目地随大流,看别人家的孩子学什么,就让自己的孩子去学什么,可是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个孩子的天赋都不一样。
结果,别人家的孩子成功了,自己家的孩子啥也没学成,家长又去埋怨自己的孩子不是那块料。
但是,自己的孩子到底属于哪块料呢?需要家长根据自己孩子的喜好去发现。
曾经在一本育儿书上看到过一句话话:“只要孩子喜欢,扫大街也是为国家做贡献。”
社会需要各行各业的人,离开哪个行业都运转不起来,每个行业都需要有人来干,所以不管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尽量尊重孩子的意见。
李玫瑾说:我宁愿我的孩子做个普通的快乐少年,不愿让他成为心理压抑的学习机器!
家长千万别让自己的盲目,埋没了孩子的天赋!
希望每个父母都能有一颗平常心,有勇气对孩子说:“无论你是否优秀,我都会永远爱你!希望你能活成自己,健康快乐,拥有平凡的人生和平淡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