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教养手记亲子教育婚姻育儿

学会用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2018-01-26  本文已影响14人  newjulie

1

客厅里,父子俩正凑在一起看着新到的儿童科普杂志。

只听到爸爸一边读,一边吐槽,“这是什么垃圾杂志,讲地球就讲地球啊,说那么一大堆乱七八糟的干什么?完全偏离主题嘛。”儿子一边听,一边不耐烦地催促道:“爸爸,你往下读啊。”

我性子急,听得心烦意乱,怪他爸读个书哪来的那么多事。

我说:“有那么不堪嘛,这杂志也是得奖的,不会差到哪去吧?”他爸不屑地说,“待会你来读。”

洗漱完,和儿子窝在温暖的被窝里,开始每天睡前的亲子共读。

我拿起他们看的那本杂志。这是一篇讲几个小朋友进行地球探险的漫画故事,从而讲解地球构造。

说实话,书真的没有他爸描述的那么不堪,只不过没有像一般的科普书那样直截了当地呈现知识,多了些情节描述。但正是这些情节增添了故事的趣味性。在给儿子读的过程中,小家伙一直很认真地听着,没有任何的不满,反倒对小朋友们的探险很感兴趣,不时地问我问题。

在我看来,他爸缺少了一点孩子的视角,过于理性,有点较真,用成人的眼光来评判事情,因而难以与孩子共情。

2

孩子看世界的视角或者说孩子的兴趣点与成人有很大的区别。同样的风景,他们眼中看到的景物可能与我们相去甚远。没有对错之分,只是视角不同而已。

还记得多年前,一个两三岁小姑娘一直盯着地上的一个梨核看,大约有十分钟。我猜想小家伙想吃东西了。

我跟她姐姐说,你要不给你妹妹吃点东西吧,你看她,看起来是不是有点馋的样子?

她姐姐立即尴尬了,走过去看妹妹,发现梨核上沾满了蚂蚁,而妹妹看的不过是梨核和地上不断爬行的蚂蚁啊。

我没去探究事情的本质就妄断孩子的行为,同样是没有从孩子的视角看世界。

3

成人总认为孩子年龄小,对这个世界知之甚少,是需要帮助的对象,忽视甚至轻视孩子内在的潜能。

在孩子面前,有些成人也总是表现出一种优越感,习惯居高临下地评判孩子。“这个你能懂吗?”“那个你会做吗?”“这本书不好看,换一本”“怎么玩这么幼稚的游戏”……一副世界主宰者的模样。

殊不知,在父母各种武断的评判下,孩子要么变得缺乏独立性,没有主见,过于依赖父母替自己做出决定;要么变得叛逆、暴躁,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表达内心的不满,又不愿意臣服于父母的压制。

蒙台梭利说:“儿童的心理个性和成年人的心理个性相差很大,这是一种内在性质上的根本不同,而不仅仅是程度上的高低。”是的,儿童不是成人的“缩小版”,是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一个必经阶段,在整个人一生中具有重要价值。儿童不为“成人”做准备,儿童就是儿童。

很多父母走不进孩子的内心,根本原因就是不够用心和细心,没有从孩子的立场和视角去与看待问题、思考问题,他们总是试图去打击或限制孩子的他们自认为不合理的想法或行为,导致各种亲子冲突出现。

“俯下身,蹲下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看到孩子看到的世界,才能更多地理解孩子,与他们产生更多的情感联系。

不要以自己的眼光剥夺了儿童看世界的权利。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