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奎阳的三年成长日记

【三年_一天一问】190103_"从一场会议想到的是?

2019-01-07  本文已影响8人  吴奎阳

        从一场会议我想到了沟通的“乔哈里之窗”。

        上午公司召开中方管理的管理者评价沟通会。

        9:00 未到,还缺2人。组织者开始打电话,并向GM报告说:“早上还电话告知9点正式会议。”

        1分钟之后,1人到达。还未坐稳,被问及“***不和你一起吗?”

        9:00过了2分钟,几个电话不间断地开始搜寻迟到者。

        要不没人接听,要不电话被挂断。

        9:05,***推门而入,鸦雀无声坐下。

        GM的眼睛余光侧视看了看。大家的眼光像电筒一样齐刷刷照过去。依旧是鸦雀无声。

        接着,组织者开始讲话:“今天的会议......”

        今天的会议主题:部/科级管理者绩效考核的变更事项。2个变更,1是季度考核改为半年度考核,考核方式变更为100%KPI;2是增加年度考核,考核方式为70%KPI➕30%综合评价。年度考核结果决定来年薪水调薪比例和是否降职。

        参会人员被要求实名填写意见反馈。

        略微思考之后,我填写了“考核结果公布或者面谈”的意见。

        从一场会议我想到了沟通的“乔哈里之窗”。

        沟通的两个维度---自己和别人、信息知道和不知道分成了四象限: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开放象限(区);自己知道、别人不知道的隐藏象限(区);自己不知道、别人知道的盲点象限(区);自己不知道、别人也不知道的未知象限(区)。

        从***的迟到,到薪水调薪影响,再到意见反馈,到处都是隐藏区和盲点区。***的迟到也许是因为工作原因,薪水调薪影响也许是正面的,我们需要把隐藏区和盲点区变成开放区。

        在信息透明度、公开度和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度面前,我们如何做好人际关系的有效沟通?“乔哈里之窗”也许就是一个好工具。

        放在台面上说话(公开区),也许是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都得以改善的好方法。

        沟通是双向的,你愿意打开“乔哈里之窗”吗?

【明日一问】预告:

“印象深刻的培训是?”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