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荐荐的读书社孤独者的文字杂货铺

书01 | 人之彼岸:遥望迭代的彼岸,反思此岸你我

2018-07-28  本文已影响53人  答野

除了小说本身,作者郝景芳的“跨界”、“斜杠”经历也同样值得一聊,作家、经济研究、内容创业,虽然据郝景芳自己称多重身份没能解决“财务自由”的终极问题,但是这样的人生或许才更有意思一点。

简介

人在此岸,AI在彼岸,对彼岸的遥望让我们观照此岸。

——郝景芳《人之彼岸》

形象点说:《人之彼岸》构想的对手,超过了《终结者》还没到《黑客帝国》。

人不是无能为力的。

“非人”全面入侵是大趋势,在生活、情感等各个维度,虽然没有尽善尽美,但还不至于你死我活。在面对“统治人类”的大阴谋时,还能谈判和威胁。


想象

人类是一种过时的算法。

其实从理性的角度,人类从来不是完美的,会累、需要休息、会判断失误,我们其实没有“应时”过,但是没关系,繁衍到今天,信念也不过是活下去。

但也有更温暖的说法:因为有缺陷,才有了人类不断创造的动力。

过去再过去,人们探讨诸神与人;诸神离场后,人类逐渐取代了神的位置,探讨人与人造。至于下一步人会不会退场,阻止的需求大于讨论的需求。

毕竟,地球完蛋的概率远远小于表层这些小生命完蛋的概率。而表层谁主沉浮,是各个物种冷暖自知的事情。

人的不完美衍生出两条探讨方向:

《弗兰肯斯坦》的怪物还需要不短的时间学习说话,还因为外貌而受歧视。

我对这个故事的理解就是科学家一定要有好的审美。

现在的想象已经都定格在假乱真、型男靓女,而且计算能力、知识储备各方面,只有能在多高的程度秒杀人类的区别。

《人之彼岸》提供的想象细节是,AI可以不需要实体,由同一程序控制来“欺骗”人的声音、触觉、视觉等感官。

似乎和某猫精灵、某爱同学的差异只在“聪明程度”和定制程度?

《永生医院》一节里讨论克隆人的问题,将人工智能作为缩短克隆人和本体心智成熟程度差异的手段。

克隆人的处境不是星战里的炮灰士兵,不是大人物的备用器官,也不是作为一个族群与人类泾渭分明,而是作为故去亲人嵌入原来的家庭。

而在隐瞒身份被揭穿后是否接受这个“亲人的备份”呢?

作者暗示的答案是——接受。

《攻壳机动队2:无罪》

尽管考虑角度有别,但是《攻壳机动队2:无罪》可谓最佳的搭配。

特别提醒,电影的晦涩的确不够友好,但是思想深度绝对超赞。另外,台词酷爱引用的习惯也提供了进一步阅读的线索。


情感

人和人的亲密联系是奢侈的存在,但是人工智能提供了一个平民化、量产化的机会,或许是情感的消费升级。

我一向觉得直播行业的核心是情感需求,而不在于实时放送的歌舞游戏。那么,也许人工智能会成为直播的最大对手,毕竟,如果能免费得到随时在线的且极具个性化的陪伴,何必花游艇加个人微信呢?

最后真的坚持“真人至上”的人很可能会沦为少数,色声香味触法,所有感觉都在得到专属对待。

清醒反而疯狂。

之前有一段经历,和人倾诉的时候收到了反思自己三连:

别总盯着别人

多想想自己

如果哪都有问题,那就是你的问题

其实一个智力合格、不偏执、不自我欺骗的人多少都能分析出自己的问题——他人占多少、自己占多少。

倾诉不是求助,是基于信赖而生的一种寻求安全感的行为。

如果这个人不能提供安全感,那就找下一处。那么把这种寻找推向极致,如果此岸的人类不能提供,那就寻求彼岸的力量。

技术的进步,让彼岸的拥抱,超有魅力。


结语

《人之彼岸》是典型的这个时代的读物,尽管探讨的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问题,但它提供了来自此刻的丰富细节,有创业、有融资、有财务自由人士的家庭关系、有新技术名词、有未来预测、最后还能提供方法论。

而方法论层面,也无非是“做个新人”,开放、接纳、尝试共存,发掘“人类的特长”。

没有任何物种能摧毁我们的精神世界,除非我们自己放弃。这是有关未来我唯一忧虑的事。

——郝景芳《人之彼岸》

前几天微软小冰第六代发布,也许那个彼岸的距离已经不太远。

就当为未来做思想准备,花上一个下午去读,也不赖。

“书XX | ”打头的文章会分享我读某本书后的想法,如果你有想读但没时间读或者还不确定要不要读的书,欢迎打开下方的腾讯文档链接填写书名~~~

https://docs.qq.com/sheet/BqI21X2yZIht15aOrR1iDmzH3hHMTP3TWkbS1NnFz01Djhk11IQmKC2Cjyb92d6mvJ2YFxZg1GUiI627qDIU2

如果喜欢读书、思考,欢迎关注我的微信公众号:答野。

以上。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