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射性认同的游戏

2021-10-06  本文已影响0人  方所

先来介绍一下,投射性认同是一种应用于关系当中的孤独的游戏,使用这种游戏的人可能自身并没有意识到他的内在逻辑。他们比一般人更渴望亲密关系,又在亲密关系当中,看不到对方的真实存在,只关注对方是否如自己所愿,按自己的内在逻辑行事。

在这样的一种关系当中,内在的逻辑常常是这样的句式:“你必须如此,否则……”。

武志红老师将投射性认同称为“自恋幻觉的ABC”,这个ABC逻辑就是:我做了A,你就得还以B,否则我就会使出C。C是威胁性信息,这个威胁可能是威胁攻击对方、伤害自己或攻击关系。

投射性游戏是一种自我的防御机制,它有四种常见类型:

1.权力的投射性认同,内在逻辑是:我对你好,但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2.依赖的投射性认同,内在逻辑是:我如此无助,你必须帮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3.迎合的投射性认同,内在逻辑是:我总顺着你,你必须接受我,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4.情欲的投射性认同,内在逻辑是:我这么性感,你必须满足并对我好,否则你就是不爱我。

先来给大家看一个例子:

一位女生经常上夜班,晚上十点后下班,她很希望男友来接她,把她送回家,然后看着她走进家门,这样她会有一种强烈的幸福感。

一开始,男友会争取来接她,后来觉得四五十分钟的车程实在太累,就与她商量,能不能少接她,减少一半的时间可以不?

她也觉得自己做得不好,就答应了,但答应的那一瞬间,她脑海中就闪过一个念头:“他是不是不爱我了?”

你可能会想,怎么会这样?但事实是这样的例子实在是太多了。

这是武志红老师在做心理咨询时的真实案例,当对方做得比自己的预期低了一点,他就觉得这份关系变得有些“坏”了,如果不能接受这个“坏”,关系就会走向破裂。

当我们去玩这种投射性认同的游戏时,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的。在这里,与“我”有关的一切都得按照我的逻辑来运行,武志红老师说:“当我们执着于自己的一套逻辑时,我们越是严重地使用这一套逻辑去构建亲密关系,结果反而会更孤独。”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讲过这样一个寓言:

一头熊,一直关在一个极其狭小的笼子里,它只有站着。后来,它从笼子里放出来了,可以爬着走,也可以打滚,但它却仍然一直站着。那个真实的笼子不在了,但似乎一直有一个虚幻的笼子限制着它。

我们也是一样,哪怕离学生时代远去,我们的心中仍然住着一个班主任或内在父母,如果我们不能够认清自己的生命逻辑并去破除它,就很难走向更广阔的世界。

我临时想起了陈果老师的一段话: 

我的身边不乏一些年过半百的老者,待人接物、言行举止无不透露着行云流水的自如、动静皆宜的舒展,我无可抑制地被这样的成熟练达、世事洞明所折服。但有趣的是,这样的“成熟”固然是经年累月之修养,去总能给人清澈澄明之清新,不但不杂、不乱、不浑浊,相反还很单纯、恬淡、沉静。我不需要有巧舌去回应、用技巧去迎对,我只要静下心来去享受这恬淡交往中的舒适、这阳光拂面时的透明暖意。

我觉得“成熟”从来都不是“世故”,而是洞察世故之后拾起“真实”。一个聪明、单纯、真实的人,在我看来,是最可爱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