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之前的171天—106
2018-03-17 106天 曼谷盛夏、北京飘雪
苦等了5个月降水的北京竟然在阳春三月飘起了雪花,身处热带的我早上醒来就看到朋友圈里北京的朋友接二连三的在“晒雪”,我无奈的笑了笑,觉得北京老是给我开着玩笑。
terminal 21的盛夏主题节曼谷今日的最高温到了32度,不过我感觉还不错,可能身体的记忆功能还是不错的,虽然离开了一段时间,但是还是能很快的追回来身体的热带模式。
早上看了会书,中午和几个同事一起去吃了“中国菜”,毕竟他们还是认为在泰国吃到中国菜算是招待最走心的规格了。顺便碰到楼下有象印的水杯在打折,又花了1000泰铢入手了一个比较喜欢的杯子,因为自从我在日本看到保温杯不管是tiger还是象印,还是膳魔师,大多都是made in thailand, 这就让我再回曼谷的时候关注了这个价格,发现泰国的的确比日本的还要便宜一些。今天的水杯还是打了六五折,所以更是划算,只不过,我们家已经人手一个保温杯了,看来我得替换掉办公室那个不太想看的双立人的杯子了。
中午气温还好,出门就看到地标的楼,还是挺好看的。
Mahanakorn tower中午饭之后,去踩点了一个之前也没去过的当地菜市场。
不过虽然是local的,但是因为这个菜场号称是无农药、纯绿色的有机产品,所以相比一般的超市还是要贵一些,但要比昨天逛的paragon楼底下的gouremarket还是要便宜很多的。
去的核心目的是买榴莲,是之前泰国一个客户老爷爷推荐的,他说在曼谷多年,就吃这家的榴莲。这个时候想看看是否还有长柄榴莲kan yao卖。kan yao的品种比金枕头要好,是泰国榴莲的上乘品种,在paragon里的超市,大概一小口kan yao品种的榴莲要卖到150人民币以上的价格了。
菜场距离市区还是很远的,比周末市场还要远一站地。但是这个市场的确很有惊喜,除了水果之外,海鲜、蔬菜、当地小吃都是应有尽有。
海鲜摊榴莲摊位顺利的找到,但是可惜kan yao这个季节已经没有了,所以只好再买了两颗金枕头,店家让我尝了之后再给包装,不知道真的是好吃,还是因为许久没吃突然吃到唤起了味蕾的疯狂,总之觉得太香甜了,从来没吃过这么好吃的榴莲。以至于完全忘记给榴莲也拍两张照片。花100人民币买了两块包好带了回来,这两天要慢慢品尝
还尝试了以前从来没吃过的水果。起初以为是枇杷,买了一盒,结果吃起来感觉很爽口,不是特别酸,口感很像芒果。所以走到一半又走回来和店家重新确认我吃的什么,后来一阵比划之后才到,这个产品是枇杷和芒果嫁接出来的。其实就是小芒果,但是口味做了改良,不是那种很浓郁的甜,多了一些枇杷的爽口,所以有点像果冻的口感。这个产品叫枇杷芒,是我之前从来都没吃过的品种。
枇杷芒 去皮之后的枇杷芒果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品相很好的水果,小椰子、山竹、大芒果都非常棒,在市场里也找到了久违的喜乐感,毕竟边走边吃新鲜的水果,的确很“泰味”
小椰子 蛋松卷木鳖果看了好久还是没勇气吃。这个果子有个别名叫做“天降之果” fruit from heaven,其意思就是这个水果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很高。我百度看了看,功效太多了,没怎么记住,但是有一点印象深刻:对男人的前列腺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增强男性生育能力。 看来这水果适合男人吃啊。后悔没买来尝尝,过两天有机会再在曼谷街头找一找。
木鳖果傍晚时分又晃荡到了queen siriki center旁边的公园。以前周末没事的时候总是来这里转转,今天恰好路过,感觉依然不错。
公园外围中途间隙去按了个脚,感觉按摩什么的还是在泰国才有那种感觉。而且又便宜、又好,可以全身心的放松。
曼谷的便利店已经被支付宝和微信攻占,支付宝的汇率不仅有竞争力,而且还返现较多,相比几年前的泰国,中国人现在在泰国会感觉更方便。这也能看出这两年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渗透作用在逐渐增强。
当然玩儿归玩,正事也是要办一办的。今天又接到一个新的思路触碰,说想让我留意一下泰国科技、金融类企业是否有投资的空间,有没有需要投资进来的。看来国家在外管严控之后,这些海外的钱就更不愿意回到境内了,这也就逼着这些海外资本要流入到其他国家的实体中,而且从以前以短期投资套利为主逐渐改为长期、实体股权价值方向的趋势。
下周参加的论坛,巴育将军也会参加,泰国不仅仅是一个放松的地方,还要想想,如何把它也当成一种资源环境,我想,对我而言,还是有空间可尝试的。
明天会和一个银行的老朋友会面,一年内也升职统管银行最具潜力的fintech部门,而且统管了互联网、电商企业,应该明天会让我对泰国的现状有更深刻的了解吧。
今天的结尾之前要补充一句:17号,我们国家的选举结果出来啦。结果就没必要再写出来了,只是作为中国人,这条新闻的确是最最最最重要的今日头条,所以理应提一提,留在今天的记录里。
写给30岁:
泰国和中国近年来的民间资本流动趋势越来越多,不考虑企业层面,但看个人层面泰国每年接待的中国旅游游客数依然在稳步增加,且中国的生活方式正在被逐渐的复制到泰国。
昨日了解到泰国的楼市,在出租回报率和房价走势并不是很迅猛的基调下,只有中国人还是在泰国曼谷疯狂的置业,乐于投资,
所以30-40岁的10年间,中国人对国际化融合的场景会越来越熟悉,而泰国应该是首当其冲作为第一个高融合度的国家。中泰铁路在2022年通车以后,中国和泰国的往来将会更频繁。
那么问题来了,泰国,究竟还有多少的商机可深入挖掘?? 这对我来讲,是一个值得探讨、汇总资源、需要小心求证的一个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