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学•国学•养生菩提树下传统文化爱好者

《道德经》阅读建议

2017-12-07  本文已影响0人  流光闲客
《道德经》阅读建议

道家理论是一个很完备,相磨而不相悖的系统理论。如果人性本善,采取不干预,那么为什么老子对于兵器的态度是不得已而用之呢?并且,刍狗不就是草狗吗?草狗也有善吗?

道不是无善无恶?无所不包吗?如果道一定体现在一定规则,那么不一定规则体现出来的就是非道了。

老子作为哲学家,为什么只阐述境界,不阐述道的世界观,方法论?

道为啥必须体现在一定规则之内呢?

为什么不是所东西都符合道呢?就像万物都是禅一样

无为为什么是反省的结果?而不是入道后的态度呢?

那么,反省到本性为止为入道,本性的世界又如何呢?为什么不从道性的世界看待无为呢?

道性是世界万物用道的观点看待。便是道性。这不是我独有。严谨地说。五千字无法使我们正确认识他的意识形态

同样的问题,无为为什么是反省?我们位置不同。论证的结构不同,因为对于道的认识不同

入道和一直追求有有有也不冲突。一刻觉悟,都不是问题。不一定要在损损损。而在于你的认识论是否进入了道。是否以道的眼光看待事物,而后得出损损损的结论,而且在论证入道之门时候,不以损损损这个结论作为论证的条件来论证出道。因为损损损本来就是老子的观点嘛!恐难以服众,不成议论体。先去入大道之体,在坐而论道。这样讲道德经是不赶时间的,因为我不用为了先论据,一章一章找。因为这一章的结论,去拿其他章的结论作为论据。有失妥当,有点堂吉诃德

不先入道,我为什么要损损呢?还有我为什么要入道?道的好处在哪里?只在于提倡美德吗?什么是道?

这是大家常有的错误逻辑,为什么老子给出这一章概念,我们就要用世俗的认识去主动的为这一章的含义用我们的认知去填充他呢?当你用我们的认知去填充道德经的章句,看起来道德经包括万象,其实你在思维填充的时候你的心理已经默认他是对的,他是符合逻辑的,他是万事万物的本源。反问一句?我们作为唯物主义者,道是怎么坐到世界本源的位置上?我们的思维为什么会许可呢?其次,为什么我要虚要静呢?理由呢?虚和静这么好,为什么不描述他呢?

关于小国寡民

庄子写民之为利,难道只是为描述现象而写的。应该是阐述人的秉性和物质社会现象的渐变关系。那么,这如何可以作为老子概念远古时代的证据呢?道德经是语录体吗?这个证据是不充分不必要的

如果国土面积和人口是限制出来的。那么,老子为什么要阐述大国和小国之间的区别呢?只是为了告诉大家,选择小国的原因吗?并且治理大国如烹小鲜,那治理大国和小国的区别何在?同样,都已经无为了,大和小也就没差了。不过小国是怀念缘故。我不是老子,也无法主观臆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