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论语新解之妙处
读钱穆先生的劝读论语之法,越读越是惊叹,这其中还有冷汗。读第五章的时候,这种感觉更是强烈,什么叫学问,什么叫严谨,什么叫治学一丝不苟,真的是见识到了。
在这一章中,钱先生最核心的一个议题就是:“读任何一书,皆应懂得作者及著书人的用心用力处。”我理解的也就是最应重义理!钱穆先生通过论语当中的实际例子,列举了朱子、二程在解释论语当中存在的问题或者叫瑕疵,也许不能叫瑕疵,只能说是朱子也好,二程也好,有太多的解释不是立在本意,而是发挥意和延伸意。
当然针对这个问题,钱先生也讲了,没什么对错。只是有一条:“解读论语的态度最根本的是要立在孔子的本意。这是研究学问者应该有的态度。
以论语当中的“唯上知与下愚不移”这句话为例,钱穆先生解释的非常严谨。在论语新解里,他没有像程子那样,把自己的延伸义,发挥义和本义在解释当中混为一谈,而是本意是本意!延伸义,发挥义的部分则注明出处。比如:“孟子言,人皆可以为尧舜,惟自暴自弃着不然……..!”这样一来,读者就很容易的区分了哪些是孔子之意,哪些是发挥义。这是治学应该有的态度。
读到这里,我有时候就在想,非要这样细致不可吗?无论是谁说的,了解了大意不就行了吗?为什么非要拘小节?这是不是书呆子的做法呢?
抱着这个疑问往下再看,钱穆先生又举出学而篇:“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这句话来告诉我们何为“失之一毫差之千里”,这也许正是钱穆先生的伟大之处。
程子对“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的解释是:“论性则以仁为孝悌之本”!钱穆先生说,此解释与孔子原意相反。钱先生的解释是:“孝悌乃人之本,人能有孝悌之心,自有仁心仁道,犹木之生于根也”。细细品来,钱穆先生的解释更符合孔子本意,更像是圣人之言,即智慧之言。
第五章最后的结尾,钱穆先生也解答了我的“马马虎虎,差不多就行”的学习态度。钱穆先生言:“诸位每读一书,能进而了解到作者用心尽力出,如此便是做学问至最重要之门路,由此门路进,始是真于学问能有所窥见”。
先生之言,可谓大先生言也。
2020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