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立敏||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同一首诗,不同的翻译有不同的风格。先来看《诗经•周南•芣苢》
采采芣苢,薄言采之。
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
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苢,薄言袺之。
采采芣苢,薄言襭之。
译文1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采呀采呀采得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片一片摘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提起表襟兜起来。
采呀采呀采芣苢,掖起衣襟兜回来。
译文2
采了又采车前子,
采呀快去采了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采呀快快采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一枝一枝拾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一把一把捋下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提着衣襟兜起来。
采了又采车前子,
别好衣襟兜回来。
很简洁明了的一首诗,不同的翻译,就有了不同的情味。我个人更喜欢第一篇译文,语言准确,而且富有音韵美,很符合民歌的特点。这还是相对简洁的一首诗,如果稍繁复些的呢?差别会更大,有可能是云泥之别。译著也是如此。我在选译著时,先看译者,再看出版社。比如,莎士比亚,选朱生豪的;安徒生童话,要叶君健的;屠格涅夫,要看巴金、萧珊的;约翰·克里斯朵夫,看傅雷的……出版社,我喜欢人民文学、上海译文、译林的。选错了版本,不用说什么“信达雅”,看着就牙碜。在没有能力阅读原文的前提下,一定要选个好版本;否则,就是受罪。因为怎么翻译比翻译什么重要得多。
同理,在生活中,怎么说比说什么更重要。
曾国藩在剿灭太平天国时,前期总打败仗,写给皇帝的奏折中说“屡战屡败”,幕僚看了,改成了“屡败屡战”。前一种说法,突出的是目前的战绩,读了令人沮丧,让人怀疑曾国藩的能力;后一种说法,于不经意间,突显的是斗志和精神,读来令人振奋。说话的艺术太重要了。
再如大家都熟悉的,“静心时可以抽烟吗”和“抽烟时能可以静心吗”,同一件事,换了说法,就把师傅的当头一棒换成了欣然嘉许。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一样。前段时间,孩子的老师跟我说,上语文课,孩子睡觉,都两三次了。我很生气,熊孩子!但静下心来以后,想,该怎么跟孩子说这事呢?既不破坏师生关系,还得让孩子好好听讲。孩子中午回家,告诉我:“今天上课睡着了。”我说:“是啊,老师也给我打电话了。”孩子就有些紧张。我说:“老师说,你上课睡着了,肯定是没休息好,让我好好注意,一定要提醒你晚上要早点睡。”孩子听了,很放松,也很高兴,说:“就是背古文没大有意思。不过,我一定能背过的。”之后,有相当长的时间,孩子在语文课上都没有再睡觉,该背的古诗文,也都按时完成了。
怎么说,远远比说什么更重要。说话,真的是一门艺术。
在做咨询时,更是这样。最重要的是看他怎么说,而不是看他说了什么。无论说什么,都是他当下状态的一种呈现,怎么说,更能直观地体现出他真正的状态。所以,不要被“说的什么”催眠,而要清醒地看他“怎么说”。
}��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