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贤书友会读书简友广场

《道德经》之八十一章

2021-07-10  本文已影响0人  欣婷妈妈

原文:信言不美,言不信。

译文:真实的话不漂亮,漂亮的话不真实。

原文: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译文:行为善良的人不善于用言语自辩,善于用言语自辨的人不一定善良。

原文:智者不博,博者不知。

有真知灼见的人,知识不一定广博,知识广博的人没有真知灼见。

原文: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已愈有,既以为人已愈多。

译文:有道的人什么也不保留,他越帮助别人,自己反而更加富有,他越是把自己的一切给予他人,自己就更加丰富。

原文: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

译文:自然的规律是让万事万物都得到好处,而不伤害它们,有道的人的法则是施惠于众人而不与人争夺。

笔记概述:这一章讲到了“言”和“信”,我觉得言多必失,言语的负面影响要比正面影响大,因此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的作用更好。

之前,老人们常说“实话好说难听点”,看来大概是指“信言不美”的,美言具有夸大辞倾向,如华而不实的表达,有取悦与人的意思,这是老子所不为推崇的。

真正善良的人,不会与人争论是非,不善于评论别人,也不善于为自己争论,他们的心灵却清澈如水,是一种本质上的善良,老子希望人们能回到没有虚伪、没有智巧、没有争斗的状态。

老子认为:多闻并不一定明白道,而明白道的人也不一定依靠博闻来获得真知灼见。

道德经的至高境界:没有必要为了自己打算,为了整个人类的普遍幸福和自由!

人就像大海里的一滴水,随生活自然流淌;人又像一颗颗小星星,每个人都会闪烁光彩。我们享受着天地赐予的礼物,享受着一切的美好而不求回报,我们是不是应该放下欲望,没有妄为,像圣人的境界那样呢?

老子生活在一个战乱、压迫、贫瘠、饥饿、贪婪……的时代,可他却时常描绘一个理想的国度:希望有道的人能为而不争。德经四十四篇,从“处实去华”升华到到“为而不争”,老子用辨证的关系论述,最后以“天之道,利而不害;人之道,为而不争”为整部的总结,“道”是万物的本源,可以解释世间万物。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