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0日 妈妈说,我能给你的,已经是我能买到的最好的了
刚刚看到一篇文章,大致的意思是贫穷的人只有很少才能够跻身精英阶层。我们老是在吐槽为什么那些“穷人”(底层人)为什么不好好投资自己,得空的时候学点东西好好地投资自己,也不至于一直搬砖、做服务员这些没有任何技术含量的工作。芭芭拉的书中揭示了这种逆袭的可能性在底层人那里是很难实现的,他们每天的薪水只能足够今晚到明天的花费,仅此而已。他们没有办法找更好的工作,也不敢去找另外的工作,因为有可能在申请补助金或是寻找的过程中,自己就被饿死了。
我没有过这种饥一顿饱一顿的经历,只是不得不承认区域环境,家庭出生等因素对一个个人造成的影响是巨大的。这一个学期一直在北大旁听,北大是多少高考生梦想学习的地方,我也是,只不过现在是以旁听的方式过来学习。我,24岁,和一群大一新生一起上《中国哲学》,我震惊于老师上课的深度和难度,大一的课就已经是这个水平了么?我看到那些年轻的同学看《理想国》,读马基雅维利,讨论哲学问题,然而,我什么都不知道。
自己本科读的是汉语言文学,普通的一本院校,考研的时候虽然争了点气,考上了目标院校,但还是同学中学的比较差的,灵性也不高。我一直用“没办法”来对自己解释这件事情。高中时我对家庭条件的状态开始出现,高中时学校组织同学去日本,我没有跟家里说这件事,因为我认为家里根本没有钱供我去旅行,身边的同学有很多是当地的“二代”,银行行长的女儿,财政局局长的儿子,地税局局长的子女,而我,只是一个再也普通不过的孩子而已。我以为这是乖巧懂事,但后来得知老妈还是挺想让我出去玩一玩(其实当时家里情况已经有好转,但很少跟家里交流),因为我总认为家里是如此贫穷。想想真是遗憾。
不想回忆大学,难受。
这个社会本来就是不公平的,有的人生下来就有无比良好的环境和资源,以前爱美的时候,我想要新衣服,妈妈跟我说“衣服有两套够换就可以了”。当时我特别难过,以后再也不敢向家里说想买衣服,因为够换就好啦。后来,家里情况好了一点,老妈要给我买衣服,我说出口的居然是“不用买了,我的衣服可以换得过来(这些衣服已经穿了不知道几个学期)”。我妈哭了。后来我想老妈在哭她自己,还是因为我惹她生气了。
当时我心里真的觉得买衣服这种事情是非常羞耻的,不能把钱花在这个上面,我拒绝许多东西都是觉得这样非常“羞耻”,买衣服是羞耻的,化妆是羞耻的,和男生太过亲密是羞耻的,去酒吧是羞耻的,为什么羞耻呢?因为以前为了节省一些钱,我没有机会去接触这些东西,但自己的虚荣心过于强烈,我在努力遏制,但是最终这种遏制变成了对这些东西表面性的厌恶,其实内心是深深渴望着的。我只是在用厌恶来掩饰自己的窘迫而已。更可怕的事在于,我总是暗暗用这些东西伤害我妈,用自己的自卑和逃避惹她难过,很多次。我认为自己现在的样子是他们一手造成的,小小的年级就有这么多心机,真心觉得自己是个恐怖的小孩。
还好随着自己慢慢长大,心智也算是成熟了起来。这些“贫穷的悲剧”真的是没有办法的事情,因为穷,家里不得不缩减开支,不得不放弃一些并不实用的东西,当然更不用说一些其他层面的东西。有时候跟我妈谈起这些事,老妈说“当时我能给你的,已经是我能买到的最好的了”泪奔。我妈哭可能是因为“贫穷”真的可以把一个孩子变成这个样子吧,也哭她自己,根本没有能力把更好的东西给我。
现在,我仍然逃不过小时候物质欠缺对我造成的影响。我总是自卑,缺乏自信,认为自己低人一等(自己出生的省份也会有影响,甘肃省对应的应该是穷吧,苦笑)。自己“不配”这种思想一直处于统治的地位。我试过要挣脱,但总是会让自己陷入更深的自卑感中。
我希望能通过分析自己的经历,知道造成自己现在状态的原因是什么,也许就可以让自己自信一些。从今天开始正式开写啦,不要懒了,虽然自己处在这个阶层,但有机会就要好好抓紧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