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注《随园诗话》(996)

2023-04-20  本文已影响0人  真老实人_425a

【原书卷九·四八】

尹望山相公,四督江南,诸公子随任未久,多仕于朝。惟似村以秀才故不当差,常侍膝下,诗才清绝。余骈体序中,已备言之。犹记其订余往过云:“清谈相订菊花期,正慰幽怀入梦时。空谷传书鸿屡至,闲庭扫径仆先知。关心尚忆他乡客(原按:时以诗寄三兄),因病翻添数首诗。闻道芒鞋将我过,倚栏只恨月圆迟。”《绚春园》云:“莫唤池边贪睡犬,隔林恐有看花人。”乙酉别去,庚子八月忽奉太夫人芜湖观察两峰之养,重过随园。见和云:“迎人鸡犬闲如旧,满架琴书卖欲无。”《临别》云:“故人垂老别,归舫任风移。退一步来想,斯游本不期。”似村,名庆兰。

尹望山,即两江总督尹继善(1696-1771),章佳氏,字元长,号望山。

似村,即庆兰(1736?—1790?),字似村,章佳氏,镶黄旗满洲人。秀才。笔名长白浩歌子(清代满族文人署名多将名前冠以“长白”以彰族属)。诗、画皆精,撰有《小有山房诗抄》和《绚春园诗抄》;而其最重要作品为署名“长白浩歌子”的文言小说集《萤窗异草》。袁枚恩师、两江总督尹继善第六子。

订余往过,意思是,与我协商确定去他那里见面。订:表示经过研究商讨而确定下来条约、事项。如:订约、拟订。余:我,自称。往过:去往那里。如:往过走。“往过”与“过往”是有所区别的。往过,一般指到过某个地方,如宋·赵蕃《寄李晦庵》诗:“往过龚州庵,冻笔书吟呻。”而“过往”则多指人际交往,或者已经过去的事情。

乙酉,指乾隆三十年,1765年。

庚子,指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

太夫人,音tài fū rén,称呼。汉制,列侯之母称太夫人。其官职,在家中最大。后来凡官僚、豪绅的母亲不论在世与否,均称太夫人。

芜湖道,初名为“安徽宁池太广道”,后更名“徽宁池太广道”,因为官衙设在芜湖县,故民间称芜湖道。雍正十一年十二月(1734年1月),置安徽宁池太广道,领安庆府(简称“安”)、徽州府(简称“徽”)、池州府(简称“池”)、太平府(简称“太”)、宁国府(简称“宁”)、广德直隶州(简称“广”),治安庆府。雍正十二年十月(1734年11月),迁道治于芜湖县。咸丰五年十月(1855年1月),析安庆府往属于庐凤道,道名遂改为徽宁池太广道,迁道治于宁国府。该道带兵备衔,加按察使衔,可以专折奏事,暂归浙江巡抚兼辖。咸丰十年(1860年),迁道治于徽州府祁门县。同治四年(1865年),迁道治于太平府芜湖县。光绪三十四年五月(1908年6月),裁安庐滁和道,其原领的安庆府来属。故本道改置分巡皖南道,领安庆府、徽州府、池州府、太平府、宁国府、广德直隶州,治太平府芜湖县。皖南道带兵备衔,兼关务,加提法使衔。该道设至清朝结束。按:慈禧之父惠征于咸丰二年(1852)二月初六日,由山西归绥道调任安徽宁池太广道(即芜湖道)道员,二月初八、初九,咸丰帝正式确定选妃人选,惠征长女(即慈禧)被选定。二月二十一日,咸丰降旨,命选中女子陆续进宫。惠征遂办理女儿入宫事宜。直至五月初九日,惠征启程前往芜湖县赴任。七月,正式接印上任安徽宁池太广道道员。咸丰三年(1853)正月,太平军攻打安庆、芜湖,已奉两江总督陆建瀛之命转移至东梁山办理粮台(保障军粮、饷银、军需供应的机构)事务的惠征见势不好,遂押饷银一万两赶赴南京,未进城又转赴镇江,被江苏巡抚杨文定留用办理粮台。二月十日,新任安徽巡抚李嘉瑞(前任蒋文庆被太平军杀)上任,奉旨严查失地失职官员。安徽布政使李本仁被斩,其他官员或斩或流。但惠征不知去向,只得上报擅离职守,呈请革职并委任新官。三月二十六日,咸丰帝下旨,继续查实惠征去向及其表现,同时革职。惠征得知上谕内容及他人被查结果后,十分恐惧,随即病倒。不久于咸丰三年六月初三(1853年7月8日)在镇江府病逝。因人已死,故未再处分。

观察,清代对道员的尊称。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唐代中叶后与末设节度使的各道设“观察使”,为州以上的长官。清代的分守道辖一省内若干府、县,分巡道辖一省内某一专门项目,其地位类似唐之观察使,后人因为分守、分巡道员也管辖府州,就借用以尊称道员。清代道员品级一般为正四品,资历高的则为从三品。守、巡诸道多加兵备衔。在一省,地位排在布政使之下,相当于今天的副省级干部。

两峰,即庆玉(?—1786),字璞斋,号两峰。大学士尹继善第三子。乾隆二十一年(1756)举人。乾隆四十五年(1780),由芜湖道台迁安徽按察使、旋又改湖南按察使,四十六年(1781)迁湖北布政使。四十九年(1784)出镇塞外,次年因病还京。五十一年(1786)卒。有《承荫堂诗选》,由弟弟晴村辑刻,王文治序。另《锦绣段诗集》,有著录,惜未传。按:《随园诗话·卷四·三二》将“两峰”误刊为“雨峰”。

琴书,音qín shū,释义:1、琴和书籍。多为文人雅士清高生涯常伴之物。汉·刘歆《遂初赋》:“玩琴书以条畅兮,考性命之变态。”晋 陶潜 《归去来辞》:“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2、弹琴和写字。《南史·隐逸传上·宗少文》:“少文妙善琴书图画,精於言理。”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杂艺》:“(顾士端)有子曰庭,西朝中书舍人,父子并有琴书之艺,尤妙丹青。”3、一种说唱故事的曲艺。以扬琴伴奏,故称为“琴书”。曲调因地而异,分坐唱、站唱等表演形式。有《山东琴书》、《翼城琴书》、《北京琴书》等曲种。

见和云:“迎人鸡犬闲如旧,满架琴书卖欲无。”本条诗话中的这一段话,颇让人难解。经查资料,知悉前后原由,便可洞悉其中奥妙。袁枚结婚后一直无儿,娶妾多人亦未如愿,直到五十九岁时,娶钟氏才于次年(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年)得一子,起名“阿迟”,并赋诗二首以作纪念。其中有句“悔卖琴书还想赎,怕看汤饼转生悲。”而尹庆兰是庚子(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送母亲去芜湖路过江宁随园,与袁枚一晤。见到袁枚《七月二十三日阿迟生·其一》诗,和诗一首,用了袁枚诗中句“悔卖琴书还想赎”之意。琴与书是文人一生相伴之物,也是书香门第的传家之宝。袁枚因为年老而没有儿子,觉得无后人可以续继香火,便把收藏的琴、书都卖了,现在有儿子了,又后悔了。当然,袁枚未必是真卖了琴与书,只是一种表达自己得儿的喜悦心情的说法而已。

附:清·袁枚《七月二十三日阿迟生其一》:六十儿生太觉迟,即将迟字唤吾儿。高禖久祀心都倦,燕姞初来梦恰奇(原按:钟姬入门前一日,梦人以桂子与之)。悔卖琴书还想赎,怕看汤饼转生悲。萱堂握手弥留际,犹问悬弧是几时。

卖琴书,未见有专门典故,但诗文中常见。多用于生活窘迫,不得不“卖琴书”来解困。明·王彦泓《重遣·其三》诗:“典君钗玦换香焚,卖我琴书为买坟。”清·查慎行《哭李婿旸谷》诗:“尽卖琴书供薄殓,世家谁信本来贫。”清·杨树《永宁旅次》诗:“剩卖琴书充酒价,一樽坐向蜀山倾。”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